首页 理论教育 “言以文远”

“言以文远”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心雕龙》有“言以文远”的说法,叩其渊源,当是来自孔子的论断:“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个性化,强调“有我”。“圣人立象以尽意”。庄子的文章不仅气势磅礴,雄辩滔滔,词锋敏锐,而且,以东方民族的诗性智慧作为自我的思维方式,超越一般的知识形式和形而上的逻辑限定,始终洋溢着艺术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和诗人的激情;汪洋恣肆,缥缈奇变,鲜活灵动,一无滞碍,因而得以秀出群伦,独张异帜。

《文心雕龙》有“言以文远”的说法,叩其渊源,当是来自孔子的论断:“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今天我们旧话重提,对于疗救时下文坛的一些流弊,可能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

当前,受消费主义倾向影响,某些文学作品在逐渐地向商业化、消费性靠拢,不仅意蕴稀薄,缺乏审美意蕴的深度探求,只是烦琐、无聊、浅层次的欲望展现;而且,文采匮乏,粗制滥造,语言质地很差,或则学养不足就拼命煽情,或则满篇西崽口吻,拉洋旗做虎皮。

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是以审美语言建构起来的意义世界。有人说,文学语言是创作者进入文学殿堂的身份证。固然文学的成功,未必都归结到语言上;但是,如果语言不过关,那么,这部作品肯定不会流传广远。文学语言与认知性、逻辑性的语言不同,不是知识、理性的堆砌,而是意境的生发,它要有比、兴,要形成文学境界和美感性质,往往是象征性的,而不是征实的。古人有言:“文征实而难巧。”这使人联想到清代文学理论家叶燮在《原诗》中所说的:“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实际上就是讲如何驾驭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由于是象征的语言,它的功能不是要证明什么,也不是直接叙述,而是要通过情感上的感染,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它要造成一种意象,一种意境,使人能从中感受到、体验到,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它不是知识和理性的堆砌,而是情感的氤氲、意象的生发。文学语言有时是违背逻辑原则、词语结构的,特别是诗。

古人的文章讲究声韵。唐宋文家一般都重视声音之美,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声调抑扬铿锵,掷地作金石声。唐宋文家一般都重视声音之美,有助于打动读者。

文学作品应该是个性化的、匠心独运的,诗文的生命力在于独创性。明代公安派的主将袁中郎非常欣赏其弟小修的诗,说他“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个性化,强调“有我”。清代大诗人袁枚说:“有人无我,是傀儡也。”而稍后于他、另一位著名诗人张问陶则说得更加斩截:

诗中无我不如删,万卷堆床亦等闲。

莫学近来糊壁画,图成刚道仿荆关。

文学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过程,是一种立体化、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文学语言既要有规范性,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这两个是辩证统一的。完全强调规范,没有创新不行,可是,如果完全不要固有的艺术规范也行不通。语言也在不断地产生新的词汇,有人统计,一年时间大概有上千个新的词汇出现,加上许多外来语。文学语言的规范性,可说是越来越难以把握了。一个当代搞创作的人,特别是小说、报告文学作家,如果不注意吸纳新的语言,总是陈陈相因,是不行的。

“圣人立象以尽意”。明人李贽论述艺术创造时,有“画、化”之说。画,就是要有形象;而化,则是能把客观的物象化作心灵的东西,反过来再把这种心象转化成诗性文字。英国的鲍山葵说,要“使情成体”。作家、诗人通过形象的选择、提炼与重新组合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它是主观意念与外界物象猝然撞击的产物。它往往表现为一种瞬间出现的…情结。

古代哲学思想和学问、智慧的传播,经常借助于富有文采的文字。大家知道,《论语》一书是讲说道理的,但却不是板起面孔进行说教。《先进》篇载:孔子与子路、冉有、公西华谈心,曾点在旁边悠闲地鼓瑟,孔子便问他:“点,尔何如?”于是,曾点弹瑟的手指在弦上一拢,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了起来答道:“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里有形象,有哲思,有诗情画意。

庄子的文章不仅气势磅礴,雄辩滔滔,词锋敏锐,而且,以东方民族的诗性智慧作为自我的思维方式,超越一般的知识形式和形而上的逻辑限定,始终洋溢着艺术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和诗人的激情;汪洋恣肆,缥缈奇变,鲜活灵动,一无滞碍,因而得以秀出群伦,独张异帜。你看他写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还有那著名的“庄生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齐物论》)闻一多先生称赞说:“在庄子那素净的说理文的背景上,也有着你看不完的花团锦簇的点缀——断素,零纨,珠光,剑气,鸟语,花香。”

强调文学的形象化,并不等于重复、模拟日常视听中的生活表象,应该通过想象力的发挥,有所创新,构建出高出于现实世界的艺术世界。可是,现在许多作品以所谓“写实”为标榜,热衷于现实情景的仿真,新闻式地、被动式地还原生活,将文学的可信感完全寄生在生活事实表象上,形成了没有活力的,黏滞的琐屑的连续文脉,减缩了文学创造中的精神超越,贬抑了个体主体性对存在的形而上观照,缺乏对“文学是一种原创行为”的理念的高度自觉。

散文创作的艺术性表现,天地十分广阔,可以融合进去象征、隐喻、虚拟、通感,以至意识流等多种手法,有的是驱遣意象,因情造境;有的是从遣词造句、文字结构方面下功夫。写人,离不开刻画人的形象;有的还要揭示他的内心活动,写人性深处的东西。被鲁迅先生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为古代散文的典范,就具有这个…长处。

《古文观止》中有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春夜宴桃李园序》,只有120字。作者李白以清新隽雅的诗性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他与诸弟春夜聚会于桃李芳园饮酒赋诗的情景。文章层次分明,句无虚设。一入手,作者就纵览宇宙,俯仰古今,抒写在空间广阔无垠、时间飞速流逝的背景下,人生有限,莫失片刻良机的怀抱。接着,次第点出会芳园、赏美景、叙天伦、伸雅怀、乐觞咏的设宴本衷。在神采飞扬、兴高采烈的气氛中,作者不忘美诸弟之才,惭自家之拙,显现出古人豁达、谦抑的风致。精读全文,仿佛走进古人诗酒风流的聚会场所,饱享高雅的精神盛宴,感受潇洒出尘的幽怀逸趣,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进而领略作者对生命、对生活、对友情、对自然的珍爱,体会其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欣赏并学习那种以简驭繁、挥洒自如的高超的写作手法。

从重视文采角度,我们不妨向古代散文作品学习。

(201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