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拿“金色护照”的人才

拿“金色护照”的人才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美国对一千三百一十一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晋级等方面历时五年的详尽调查,发现有成就的科学家很少是仅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专才”,大多数都是以“通才”取…因此,许多国家提出了“通才教育”的思想。实践表明,“通才”一般具有知识面广、思路开阔、后劲足、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强的优点和专业知识综合化、职能多面化的特点。所以,他们在社会上深受欢迎,被称为拿“金色护照”的人才。

唐代诗人周昙的咏史诗中,有这样一首七绝:

定获英奇不在多,然须设网遍山河。

禽虽一目罗中得,岂可空张一目罗!

诗人就战国时毛遂使楚,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使赵国为天下所重的史实,发出了“定获英奇不在多”的议论。但是,这只是文章的领起,诗人真正用意却是借此来说明另外一个道理:延揽英才必须“设网遍山河”──把工作做到全国各个角落去。否则,就会造成平原君那样的失误:“相士千人”,却把自己门下的“国士”毛遂漏掉。

为此,他引用了古籍《申鉴》中一则寓言故事:

捕鸟人张巨网于林下,获鸟甚多。旁面有一个人观看,发现一个鸟头只钻一个网眼,就认为张那么大的网实在没有必要,回去后,他用一截一截的短绳结成一些小圈圈,用来捕鸟,结果是徒劳无功。

如果我们剔除诗中把人才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而设网张罗这样一种封建意识,从中汲取其重视人才、务求必得的积极含义,还是大有裨益的。

其实,这首诗的意义尚不止此,除了有助于我们认识、把握选才的规律之外,还可以加以推广、演绎,比如联系到治学与成才问题,同样也有启示作用。

人才的成长,讲究智能要素和智能结构。就才能的基本要素来说,应该包括学识、能力与识见。而学问与知识又是人才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列宁早就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者。古代的哲学家、科学家无一不是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的人。亚里士多德对天文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心理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美学等都有深湛的研究,就是一个显例。

当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飞速发展,构成了多层次、多序列的错综复杂的立体知识网络。它们相互渗透,彼此交叉,既高度分工又高度综合,而综合化是发展的主要趋势。大批的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如环境科学、生态科学、能源科学等)与横向学科(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应运而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自己的知识面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科学视野不宽,就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就。据美国对一千三百一十一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晋级等方面历时五年的详尽调查,发现有成就的科学家很少是仅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专才”,大多数都是以“通才”取…胜的。

因此,许多国家提出了“通才教育”的思想。日本一些大学纷纷设立综合学部、综合学科,十分注重综合研究。美国大学本科一般只设系而不设专业,要求学生学好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文科要学点理、工,理、工科要学点人文。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著名的理工科大学,但在它的斯倍管理学院中却开设了多门社会科学课程,培养出的学生都有工程技术和管理这两种学位。

实践表明,“通才”一般具有知识面广、思路开阔、后劲足、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强的优点和专业知识综合化、职能多面化的特点。所以,他们在社会上深受欢迎,被称为拿“金色护照”的人才。

(198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