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中,许多老同志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革命、建设的大局为重,主动退休离职,在个人进退问题上,表现出了磊落胸怀和高尚情操。离开工作岗位之后,绝大多数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党人、革命者有晚年而无闲年。他们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当然,也有一些同志产生一种失落感、衰惫感。多年来忙碌、紧张惯了,一旦生活节奏松弛下来,在情绪、兴趣、心理、行为等方面一时还觉得不适应。这也是很自然的。
有些人不理解老同志的心境,以为他们贪恋禄位,不想交权,实际上并非如此。老同志戎马倥偬、艰苦奋斗几十年,夺得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胜利,总想伸开膀子猛干一场,没想到十年动乱,不仅把大好光阴虚掷轻抛,而且,身心惨遭摧残。待到重新站起来工作,已经濒临老境,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恰似古人所云,“盼得河清身又老”,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难怪有些老同志每念及此,总是感慨、留连,不能自已。这原是革命事业心、历史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但是,话又说回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陈代谢毕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驰骋疆场,开基创业;而今,终竟“廉颇老矣”。所以,到站下车,适时交班,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退离领导岗位,并非退出了革命事业。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离休对老同志来说,不是革命生活的结束,而是开始了一个“参加革命”的新阶段。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过这样一首诗: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倏然。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这是一首赠答诗。开头四句以叙家常的口吻,形象化地描写了人老的形态;中间四句承上启下,谈到老人保重身体的需要和阅历丰富的优势;最后四句说:我们活了六七十岁,细想起来也是幸事,再往后就更可以自在安适,无拘无束了。且不要说太阳沉山,天已向晚,晚霞光芒四射,还是能够照彻天宇的。字里行间,既含慰解,又有勉励,充满了乐观进取精神。
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寿命正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逐渐增长。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在今天,活过八十、九十,是颇为平常的事。有人把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二十岁之前,为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二十岁至六十岁,为贡献社会、创业进取时期;六十岁之后,开辟了“发挥余热”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过去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学有专长的同志没有条件从事自己的专业,有的即使处在专业的岗位上,也不能集中精力做学问,搞研究;而退休之后情况就不同了,既摆脱了繁杂的行政事务,又挣脱了人际关系的干扰,可以潜心研讨学术课题,专心致志著书立说。对于这些知识分子来说,可以说,这是一个从事专业、实现理想、回归自我的绝好机会。退一步讲,即使没有专长,也仍然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总之,完全是可以有一番新的作为的。而且,这段时间并不短,少则十几年、二十年,多则可以达到三十年。
即使在古代,许多重要的功业、伟大的成就也同样可以在老年阶段完成。春秋时期的兵家孙武,退休之后写出了震古烁今的名著《孙子兵法》;唐代大政治家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等资政名篇,也是写在当了散官之后;明代的伟大医学家李时珍,花甲之年写成了《本草纲目》。至于近现代,这种事例更是不胜枚举。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是在七十多岁,又掌握了两门外语;黑人作家杜波依斯,九十三高龄写成了《黑色的火焰》三部曲。
据某些心理测定,六十左右岁的人智商并不亚于中年人。大脑存储的知识,总是随着岁月的增加而增加。就智力效应来说,专心致志的老年人往往要比欲望无穷、忙乱分心的中青年人略高一些。一般地说,届临退休年龄的人,绝大多数还都处于智力“充实时代”和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特别是人到老年,由于阅历丰富,兼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政治上比较成熟,更易于掌握知人论世、安身立命的主动权,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我们认为,所谓老,应该是一个由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哲学等多种学科构成的综合性概念。因此,看一个人老或未老,年龄固然是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因素,这里还有个精神状态、思想风貌以及更高层次的世界观问题。“苍龙日暮还得雨,老树春深更着花。”顾炎武的这两句诗,堪资作为退出第一线的老同志的座右铭。
写完上述文字,意犹未尽,率成《老将行》七绝六首,以足成之:
弱岁早将心许国,忠怀长似水流东。
寒操劲节黄昏颂,一事当前念党风。
戎马驰驱忆少年,天涯万里闯风烟。
腾骧骏骥休言嫩,重担原须早上肩。
老去心劳志益坚,中华伟业总情牵。
眼中才骏胸中策,远虑深谋意万千。
飞絮蒙蒙绿掩红,一年春又去匆匆。
高怀自不伤花落,化作香泥沃稚松。
漫道风华逊壮时,深长阅历擅哲思。
关心常是新生代,广厦原需万木支。
铁骨丹心不老松,满山新秀竞凌空。
一腔热望拳拳意,尽在凝眸颔首中。
(198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