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圆览之力收会通之功

以圆览之力收会通之功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向峰先生《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阐释》这部美学新著的面世,可谓“得其时哉”。去年以来,撰写《逍遥游——庄子传》,接触到了这个课题,深深地体会到,对于古典美学进行现代阐释,这是一项很吃力的事情。作为全国知名的文学家、美学家、教育家,向峰先生也正是一位通才、通儒。换句话说,正是以博观圆览之力,收灵明会通之功。借此以题向峰先生之力作,我认为还是很确切的。

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立足于新时代的要求,从现代视角、以宏观视野,按照严谨的学术规范,做好传统美学的价值转化工作,亦即对于古代美学文本进行新的理解、新的思考、新的审视,揭示其基本精神、个性特征、独特蕴涵以及现实意义,这确是学术界当前面临的一项迫切而光荣的使命。向峰先生《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阐释》这部美学新著的面世,可谓“得其时哉”。

去年以来,撰写《逍遥游——庄子传》,接触到了这个课题,深深地体会到,对于古典美学进行现代阐释,这是一项很吃力的事情。当时我所面对的,不过是庄、老以及后世的几位道家学派人物;而向峰先生所作的,却是一部中国美学古代通史,纵跨三千年,旁及上百位思想家,从《周易》一直讲到《红楼梦》。

那么,有些什么工作要做呢?至少是——

由于古典美学植根于古代文化的丰厚而独特的土壤之中,通过历代前贤往哲对于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探索,留下了难以胜数的珍贵的美学遗产;所以,首先必须进行“历史还原”工作,亦即《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沿流讨源,虽幽必显”。这就需要深入发掘古典美学资源,全面细致地占有与梳理原始资料,绝不能像清人戴震所批评的:“空凭胸臆,凿空而得”。此其一;

其二,以此为依托,通过正确处理真与伪、源与流、因与创、取与舍的关系,融入个人的领悟、体味、理解,认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识别、鉴判工作;

其三,进行微观考辨,包括个案分析、专题研究、背景研索、体系考察,等等;

其四,在此基础上,“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鲁迅语),拓开一个浩大的审美天地,做出创造性的阐释,赋予古代美学以崭新的价值观照。

还有一项,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正由于置身全球化的学术背景、文化语境,理所当然地必然面对一个如何处理好继承本国美学遗产与借鉴西方美学传统的关系问题。就此,向峰先生在书中做了十分剀切的概括,当然,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的。他说:为了实现美学的双向架构,“既要吸收西方美学的异质因素,加以消化,同时又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才能具有自己的独创性与民族特点。这样的中西比较,既反对全盘西化,又反对抱残守缺”;“中西美学比较,要求研究者对中西文化要有基本的了解、体验,对自己所比较的范围要有系统深入地研究,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作出独到的建树。在这一方面,已故的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归根结底,就是要求当代学人必须拥有“圆览”、“会通”的功力。

何谓“圆览”?按照古人的解释,就是广泛的征采、细致的观察,近乎我们通常所说的博学多识。“会通”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会通的涵盖面很广,不仅指古今会通、中西会通,也包括文理会通、思诗会通;其义既可以理解为融会贯通、四通八达,也含有灵活运用、不拘常规的意蕴。就是说,不仅体现于博大精深的学术功力,同时还须具备开放、多维的思维方式。

统观中外古今,一切有重大成就、超绝建树的科学家、艺术家、大学者、政治家,无一不具备这一本领和素质。所以,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明代末年著名思想家徐光启有言:“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他本人就是一个复合型人才,除了国学,对于西学,举凡数学、天文、机械、水利、农学、军事学,都有深湛的研究。

作为全国知名的文学家、美学家、教育家,向峰先生也正是一位通才、通儒。你只要展读他的八百万字的文集,或者直接聆听他教授的课程,甚至日常的普通接触,一个强烈的感觉,便是其“圆览”之力与“会通”之功。远的不说,去冬,刚刚读过他以五绝形式创作的二百四十首《四季咏怀》组诗,春初,又看到他对《全唐诗》的解读——他是一位既精通诗学又擅长创作的出色诗家;他还是以精深、博雅见长,且多有创见的散文随笔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对于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尤有精湛的研究,独步当今,别具只眼,这有所获的“鲁迅文学奖”堪资作证;而于美学,更是他的看家本领、特出长项,他的《西方美学论稿》、《中国美学论稿》、《中国现代美学论稿》都是我的案头书,再加上这部《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阐释》,这种多学科、多领域的创造成果,特别是整个美学研究的系统工程,充分反映出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与超拔的学术水平。换句话说,正是以博观圆览之力,收灵明会通之功。

这使我记起了八十年前,鲁迅先生对一位写作者所做的一段评语:“纵观古今,横览欧亚,撷华夏之古言,取英美之新说,探其本原,明其族类,解纷挈领,灿然可观,盖犹识玄冰于瓶水,悟新秋于坠梧。而后治诗学者,庶几由此省探索之劳已。”借此以题向峰先生之力作,我认为还是很确切的。

意犹未尽,以四句小诗足成之:“学殖渊深美在中,会通今古羡王公。诗思涌荡天涯远,大吕黄钟气若虹。”

王充闾

2013年12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