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序《白云书院纪念文集》

序《白云书院纪念文集》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云书院创建以来,在借鉴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赋予书院活动以全新的内容,结合图书馆的特点,努力探索新的活动方式,三年间工作日臻完善,取得了众人瞩目、斐然可观的成绩。继编纂《华夏正声》一书全面反映白云吟唱团古典诗词吟唱活动的成果之后,现在,《白云书院纪念文集》又将付梓,对书院的各项活动特别是文化讲座的开展作了简括而生动的回顾。

说起大连,人们会立刻想到美丽的城市环境、繁华的商业市区、骄人的建设成就,这无疑都是足资称颂的;然而,我还想提醒一点,就是不要忽视了它在建设“学习型的城市”中所取得的煌煌硕果。这里我要突出彰表一番大连图书馆的白云书院。

白云书院创建于2000年秋,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增进市民思想文化素养为宗旨,开展了多项学习、教育活动,其中尤以免费为市民举办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开设国学国艺培训班、组建古典诗词吟唱团,影响为深远、巨大。

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书院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萌芽于唐、五代时期,宋初开始受到重视,得以充分发展。许多学者、教育家和重视文化建设的地方官员,纷纷创办书院,使之兼具教学授业、学术研究、传播文化、实施教化等多种功能,不仅为读书士子提供了进学、受教的场所,同时也是研讨学术、自由讲学、问难论辩的活动中心,对于封建时代的文化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白云书院创建以来,在借鉴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赋予书院活动以全新的内容,结合图书馆的特点,努力探索新的活动方式,三年间工作日臻完善,取得了众人瞩目、斐然可观的成绩。单就举办“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来说,先后延聘了三十几位学有专长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莅临白云讲坛,就传统文化领域中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历史风云、人物品鉴、民俗服饰等诸多方面的课题进行讲述。每次讲座开办前,都先在媒体上发布消息,听众届时自愿参加,讲演结束后还安排一定时间,由听众提出问题,展开答辩、研讨,学术气氛十分活跃。

大连图书馆不仅依托白云书院这一有效的载体,出色地组织开展了各项活动,而且善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继编纂《华夏正声》一书全面反映白云吟唱团古典诗词吟唱活动的成果之后,现在,《白云书院纪念文集》又将付梓,对书院的各项活动特别是文化讲座的开展作了简括而生动的回顾。编者以予之躬预其事也,飞笺索序,备极恳悫,“却之却之为不恭”,只好慨然应命。我想借此机会谈一些有关学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愿就正于广大读者,也希望对于白云书院今后的工作有所裨益。

现代化社会应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现代化城市应是一个学习型的城市。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它是在生理需求之外寻求精神的依托,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理的需求。这种需求源于文化环境、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和客观现实的需要;而从根本上说,它又是人格自我完善的标志,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现在是一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天的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不学习就无法实现“与时俱进”的要求。可以说,凡是存在着生命的人都是一种耗散结构。——这是借用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名词。比利时普利高津教授1968年提出: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就可能由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稳定的有序结构。我在这里说的是,人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不断地同外界交换能量,充实、提高自己,需要不断地补给营养、更新知识,否则,就无法维持自身的“稳定的有序结构”,或者说动态的平衡,不仅个人的成长进步难以实现,整个事业也将遭致损失。而且,现在闲暇时间很多,如何利用与支配业余时间,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支配这些闲暇时间;也可以说,一个人能否成才,如何支配八小时之外的闲暇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对此,全党已经开始形成共识,日益加以重视。改革开放之初,经济落后的现状,使有些地方主要从“物”的方面或经济方面来理解生产力,认为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为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使不少人一讲到发展生产力,首先想到的是资金、效益和经济增长率,而对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和开发人力资源却考虑得很少。

进入新的世纪,我们党明确指出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人力资源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的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继承了这些思想成果,并进一步强调指出,必须把发展转移到注重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既要见物更要见人,既要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人的全面发展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又要力图使社会物质财富更好地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要逐步实现由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发展战略向以开发人力资源为核心的发展战略转变。

面对21世纪,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也日益鲜明。所谓科学发展的整体化,不仅指自然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结合。它们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只有它们的相互结合,才能给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哈佛大学有个著名的“零点项目”研究计划,它并不是从科学技术教育方面来查找50年代苏美空间技术的差距,而是从艺术素质的落后来考察美国空间技术落后的原因。李政道从80年代开始,每年都回祖国大陆,一直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钱学森的观点是,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有美学。

但是,长期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往往遭到忽视,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看不到它的实际作用。如认为社会科学只是夸夸其谈,实际并不顶用;有的说,社会科学只适合于学校里讲授,只能为学位和毕业论文提供研究题目;有的认为社会科学只是文人之见,是“嘴上会气”的东西,可有可无;有的仅仅把它看作一种宣传舆论工具;也有人把政治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社会科学研究。

这些情况的产生,同对于社会科学的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有直接关系。与自然科学不同,人文社会科学由于具有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因而受政治因素的制约更为明显,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它的发展会遇到更多的阻力;而且,作用方式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经过由基础理论向应用研究的转化,它的成果可以物化,可以直接体现在技术当中,新技术一旦出现,就会给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展现出新的前景,这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明显的;而人文社会科学具有非共用性、育人性、潜移默化性、社会关系调节性,它的作用往往是间接的、隐蔽的,而且是长效的。人文社会科学起着支撑、导引、保证的作用,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塑造,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对个人来说,人文社会科学可以提供精神食粮,使精神充实、视野开阔、情操净化,进入新的境界。

而就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对于传统文化的忽视又是一个明显的阙失。中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在访美时,几位华裔教授直言不讳地批评大陆教育有缺陷,说我们的留学生“数典忘祖”,他们懂得ABC,懂得XYZ,懂得美元英镑法郎,就是不了解长城、黄河,说不清老、庄、《论》、《孟》,不知道文天祥、史可法。对中国文化历史如此无知,又怎么能对国家、民族有了解、有感情、有责任心,而义无反顾地去为她献身呢?这番话听了,真是振聋发聩。北京师范大学的党委书记在一次讲座中回答学生的问题:“读《红楼梦》究竟有什么用?”他说,不读《红楼梦》的人,不读唐诗宋词的人,文学素养特别差的人,他就脱不了俗。好书对于人的影响,是在灵魂层面上产生作用。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巴黎,会议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高科技发展到需要人的理智去驾驭时,需要用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去治理与调适,人类要爱这个社会,要爱自己的民族,要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我们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从这个意义上,看重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的存在价值,肯定它的作用,祝愿它健康成长,不断取得新的创获,在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为序。

王充闾

2003年10月于沈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