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尘先生是中外钦敬的大书家,他的隶书朴厚凝重,独树一帜。他以七十八岁的高龄,间常出现于笔会上,故不少人亲见过他写字,我却有幸听到他唱歌。
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几位书画家——颜家龙、王孟林、梁双玉不期而遇,坐在了先生的客厅里。我则是如仰大山如见古贤,拜先生为师来学书法的。
竹帘低卷,静室无尘,几上摆块奇石,窗下一盘根艺,一盆棕竹蓬蓬勃勃疑聚一团碧翠。墙上是莫立唐的红梅,艳艳如火暗香袭人,另一边是先生的隶书作品《郑成功复台诗》,碗口大一字一字,巍巍如墙城老砖。这客厅一如主人,平和静穆,清雅高古。
大家谈兴正浓,话题当然离不开书道画道,离不开台湾、大陆几家出版社接连出版的《王超尘书法作品选》、《王超尘隶书岳阳楼记》等,大家如嚼秋果,如尝佳肴,咀嚼其中的篆意隶情。
先生静坐窗前,一抹斜阳束光似的淡淡照在他的脸侧和肩头,映出脸上谦和的微笑和沉思。我想,在这故人情浓、墨韵飘香的欢愉中,先生当要展纸挥毫,一抒雅怀了。先生却说:请听我唱歌。
事先录好了带子,一按键盘,深沉的歌声如从斑剥的古钟中悠然飘出,静室便充濡了苍凉。
长城外,古道边,荒草碧连天……
《送别》之后是《江南之恋》,是《黄河怨》……
客人们踏歌而和,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歌喉或沙哑或苍老,却是情真意挚,歌声不老。
先生沉醉在歌声中,雕像似的坐在斜阳里。此刻,在他的脑海里展现的是什么?是故乡的明山秀水,大地的江河奔流,六十年墨海跋涉的艰辛,生命的生生不息?或者只是每天音符似的在眼前跳跃的横竖点撇捺……
先生的隶书,具秦篆的渊源,察汉隶的气势,领魏碑的神韵,自成高古朴拙风格,被台湾、日本书界誉为“当代中华隶书第一家”,各地名山大川、寺庙古刹,到处有先生墨迹的碑刻。
先生曾教我,古人云,心正则笔正,人正则书正,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大巧若拙,书道亦然。
先生多才多艺,音乐、绘画都曾研习。他说,艺术是脉脉相通的。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轻重缓急往复回环,在横竖点撇捺的组合间化为奇妙的结构,粗细轻重,浓淡徐疾,均衡铺排和古朴的质感,墨韵在音乐节奏中贯连奇异变化,展示艺术魅力,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歌声回荡,墨韵流淌。
我在心中默念:听先生唱歌,学先生写字,效先生做人。歌长在,人长健……
三湘都市报副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