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方子弟又来归

八方子弟又来归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留苏之后,一直任成都某大型军工集团的总工,有卓越贡献,被选为中共四川省候补委员。像这样“八方情牵竹篙塘,终生感恩竹篙塘”事例,在学友中何止万千。杨校长长女杨以宁临终时嘱咐老伴康佑铭,将节余的医药费5000元,全部捐给竹篙塘。盛彩霞因病不能成行,便多次打电话联系,决定派年已60岁的儿子作代表,最后也是因病未能成行。因为,死亡决不能毁灭不朽者。

高龄的李颖生老师为校庆70周年题词:

烽火连天日,群英荟邵阳;书声腾昼夜,美誉满湖湘。六载寒窗苦,千年德泽长。白头觞七秩,快意话沧桑。

自从8月份收到竹市镇邀请函之后,全国各地的学友就互相联络,克服年高体弱的各种困难,相约重返竹篙塘,“白头觞七秩,快意话沧桑。”大家急切期盼这次重逢,期待这次盛会。

大会的前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老学友,有的由儿女陪护,齐集长沙天心阁,坐上县里派来的大巴车,直奔洞口县城宾馆,等待第二天参加大会。

为绿色环保奔走全球的环保专家唐锡阳与唐惕阳三兄弟,由家人开车,早两天就从北京赶到长沙,及时赶到洞口赴会。

武汉的黄玳纯不久前摔伤了脚,绑着纱布,由女儿搀扶,挣扎着来了。远在成都的陈运炎和范裕嘉,千里迢迢赶来了。陈运炎除赶来参加大会,还有一个特殊任务,为《抗战中学的回忆》丛书第四辑《国立十一中专辑》组稿,听取大家对编辑方针的意见。他在会后第三天,热心地直奔岳阳市一中,为两校牵线搭桥,希望两校互补互助,为共同的前身国立十一中争光。他认识到现在的竹市中学和岳阳市一中,是抗战时的那所名校的两个阶段,两段血脉相连的历史,是不可分割的。

范裕嘉是个瘦弱的老太太,显出羸老不堪的样子。可当年,她是个叱咤风云的女强人。留苏之后,一直任成都某大型军工集团的总工,有卓越贡献,被选为中共四川省候补委员。范大姐退休后收入并不高,自己节衣缩食,旅途中住好一点的宾馆房间都舍不得,却一定要拿出万元巨款,独资出版《国立十一中专辑》,而且不准别人声张。

远在四川攀枝花的汤文藻来了。北京的郑博文克服种种困难来了,年过90的童文杰来了。长沙召集人柴国士事先没有通知他,怕他受不了长途汽车颠簸。他自己打听到消息,毅然来到竹篙塘,座谈会上建言献策,神采奕奕。

某大学哲学教授王非来了。这位王非,本名蒋宗学,年轻时搞地下工作时化名王非。他解释说,王非,非王也,就是立志推翻蒋家王朝。他有十分传奇的经历。同样搞地下工作的母亲(姓刘)也有十分传奇的经历。妻子(姓程)是个学识卓绝的教育工作者。十多年来,王非教授年年都来竹篙塘,每次向金龙励学奖捐献1000元。2008年妻子故去,他独资在竹市镇中学设“刘程优秀园丁奖”,每年送5000元来,奖励教师中的优秀者,年年如此,死而后已。

2004年在竹篙塘初识王非,见到的是一个衣着敝旧,面容憔悴的老人,我以为他是一个生活困顿的拾荒人。可老人语出惊人:我一生没有财产,只有一套房子。死后,将房款捐作金龙励学金。那真执的情感,让我肃然动容。才知这“拾荒人”即是大名鼎鼎的王非教授。王教授退休有年,收入不高,老妻卧病,生活清苦。

今年来到竹篙塘,他仍是一套灰色旧西装,为表示对70大庆的庄重和喜悦,格外打了一条暗红色领带,拄根藤杖,87岁的老人,朴素中多了几分潇洒。我向他提起“刘程优秀园丁奖”,他淡然一笑:尽点微薄之力,奖励后人,感恩母校,也是纪念母亲和妻子,不足挂齿。

大会期间,文师表学友身边总跟着一个男孩,照相,谈心,亲密如同儿孙。这孩子叫曾春东,文师表一直资助他完成初中学业,现已考入洞口三中。听说文爷爷来了,他特地赶来相陪。

文师表还资助了熊邵安老师家乡安化县的一个贫困女孩陈春冬,持续资助了6年,期间曾亲自去女孩家乡探望。女孩初中毕业后,来信不要资助了。文师表急忙去信,表示资助她读高中,如果考取了大学,一直资助她完成大学学业,亦随信汇去1000元钱。

写信,打电话,又辗转给女孩的姑妈打电话,女孩始终没有回音。“为什么不回信呢?”文师表很惆怅,很牵挂。这次来竹篙塘,他感慨赋诗:

湘西碧玉竹篙塘,抗敌图存办学堂;弟子未辞途险阻,弦歌不惧寇凶狂。春秋七秩传薪火,桃李千枝吐异香。化雨春风怀报国,共捐余热托朝阳。

像这样“八方情牵竹篙塘,终生感恩竹篙塘”事例,在学友中何止万千。定居美国的学友彭力行,临终时,托国内亲友向金龙励学奖损款1000元,以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杨校长长女杨以宁临终时嘱咐老伴康佑铭,将节余的医药费5000元,全部捐给竹篙塘。贵阳学友戴宇勋去世一年后,其子戴澎寄来1000元,附言:纪念父亲逝世一周年。

其实还有好多学友心向竹篙塘,日夜盼望参加建校70年大庆,多因老病,不能前来。盛彩霞因病不能成行,便多次打电话联系,决定派年已60岁的儿子作代表,最后也是因病未能成行。住在老年公寓的李素文,一直叨念要来参加70大庆,也因行动不便未成行。她每年向金龙奖捐200元,年年如此……

还有一个最应该来的人,学友们最盼望他来的人,早几年就与大家相约70大庆时重聚竹篙塘的人,却没有来。金龙励学奖、钟瑛数学奖,《母亲情恩》甚至《烽火弦歌》,都凝结了他的心血,近20年学友的联络和组织,他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他怎么能不来呢?

唉,杨高石已驾鹤西去。这个竹篙塘培育的好男儿,再也不能重返家园了。去世前一月,他在电话中浩叹:“可惜我不能回竹篙塘了!”

他怎么舍得离开这片热土!大会期间,有时蓦然环顾,仿佛他就坐在白发盈头的学友之间,行走在竹篙塘的田野上……他的灵魂肯定一直在你我之间,永远与大家相伴。因为,死亡决不能毁灭不朽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