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江于2008年有《青溪文集》出版。前时,我获赠一册,浏览过一些篇章,未全读。近日,新江送来他拟出版的《青溪水吟》的书稿,要我为此书写点文字,就逐篇看过。我惊喜地发现这个阅读过程竟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这是我在阅读之前未曾期待过的。什么是渐入佳境呢?就是说我逐步被他的文字所吸引,乐意读,这就将阅读自然地转换为欣赏,欣赏中不断带来欣喜,所谓悦目赏心也。这真是没有想到的一个意外。
旅途中的散记,或是阅读中的随想,与《青溪文集》一样,《青溪水吟》也是一本散文随笔的结集。也收有《从<易经>说开去》这样洋洋万余言的长文,从周易说到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等,评述中国悠远的文化传统,品头论足,滔滔不绝,煌煌巨论,我以为简直可以看作是一篇学术论文。
这本集子里的文字,大都来自阅读来自旅行。关于旅行关于阅读,尹新江都有相当的自觉意识。
关于阅读,他在《历史的暇思》这篇文章中,引用了西塞罗的话:“如果你对出生前的事情一无所知,那你就永远是一个无知的孩子。”他还有一篇《读书》的文字,他将客厅当作书房,他不无自豪地描述了他自己的私人图书馆的图像。图书馆呀,可见其藏书之多。他说他的书房“唯独不放电视机和烟灰缸,电视让我精神浮躁,烟灰缸让我身体受到损害”,他说,认真读一本书,需要有认真思考的毅力,需要关上门,翻开书,静静地阅读。他的工作使他有经常接触高校图书馆的机会,当看到图书馆冷落的情景,他不无感叹。他说,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民族,其何去何从,也许会更加迷茫。他引用梭罗的话:读一本好书,可以改变多少人的人生轨迹啊。他在《读书》的结尾说:“我甚至希望我被监禁在这个书房里,一直到老。读这些书,让我曾经焦虑不安的心重新回到故里,让我知道了我该如何活下去。”
了解了他对读书的热爱以至痴迷,了解了他的读书态度,就懂得了他何以要博览群书,非但博览,并深入地思考,且时有独到的感悟。这本集子里的不少篇章,都作了生动的展示,我不在此一一列举。
关于旅行,他有《旅行的意义》一文,他引用了《庄子·秋水》中河神与海神的对话,阐明人的认识可以通过旅行改变。他的商务旅行带他走过许多地方。他的个人旅行则有明确的目的,经过策划。我注意到他在《青溪文集》里所述的太行之旅,携着妻儿自驾游去看了红旗渠。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感受北大》,文章的开头说:“2007年8月19日清晨,空气中有点丝丝凉意,微微的风吹来,浸润人心,柔软似锦,我和儿子为了赶时间,五点钟就起了床,急匆匆地出了清华西门,又穿过一道道绿茵,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在这如诗如画的景区中,我完全陶醉了。在这里,参观学习了两个多小时,虽然骨头像散了架一样,但是这段时间,丝毫都没有浪费。我似乎收获了许多。”文中说:“博雅塔就凸现在我们面前。先前影影绰绰、直指云霄的塔影一下子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及。拾级而上,细细体味每一台阶的历史,我好像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学子,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的、顽强的、前赴后继的精神,传播着文明种子的声音。低头看看自己,拂去身上的尘埃,抿了抿鬓前的头发,昂起头,自信地说:‘我也会踏着你们的足迹,前行,直到永远。’”文章的结尾说:“出了北大,我漠然,我像失去了什么。我无助,急促地想要抓住什么,我的心中有一团迷雾,有一份懊悔,有一缕思念,有一腔希望,看着儿子,升腾起来。”之所以引用了《感受北大》的许多文字,是以为此文非但有意思,且颇有意味。
这个集子的第一辑《背包客》,计九篇旅行文字,有六篇是属于青藏高原之旅的,《布达拉宫下的雪监狱》《布达拉宫深处的忧虑》,都不直说布达拉宫的巍峨辉煌,将目光和思考深入历史,深入到农奴制那个曾经的悲惨世界,深入教派的残酷斗争和诗人六世达赖的浪漫故事。别开生面。这个别开生面,反映着作者的向真向善向美之心。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尹新江不是以文谋生之人,他有他的职业,他做电脑软件开发,算不上是圈内的文人。尹新江读书,他渴求了解历史。尹新江行路,他希望了解世界。怀着向真向善向美之心去读书和行路,自然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个了解历史了解世界的人,就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也就会知道去向何处。当然也就会逐步学会如何将身为人的这个人字写好。
仿佛看到了新江埋头于书房的情景,仿佛看到了新江行走在路上的身影。读了他这部书稿,也仿佛读到了他这个人,读到了他这个人在阅读和行走中的成长。
我一个八十岁的读者,读了这位四十岁作者的书稿,也算是隔代阅读吧。我在开头说了欣赏、欣喜,这里,我要再加上两个字:欣慰。
是为序。
2011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