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菲特”之殇(组诗)

“菲特”之殇(组诗)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狼来了

这一次

狼 真的来了

台风“菲特”肆虐余姚

一时间

余姚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记住这个数字吧

561毫米

2013年10月6日到8日

余姚的雨量

这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雨

引发了百年一遇的洪灾

姚江之水天上来

姚江之水上游来

姚江之水泄洪来

汇聚在姚城这个“锅底”无处可排

滔滔洪水淹没了城市和村庄

街道变成河道

小区变成泽国

姚城成了一片汪洋之中的“孤岛”

城区70%以上受淹

积水最深处达到了3米

全市80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达227.7亿元

可爱的家园啊,满目疮痍

罪恶的10月7日

硬是把悲伤定格在这个秋季

无情的暴雨 泛滥的洪水

击垮了所有人的思维

目光所及

到处都是一种锥心的疼痛

这是一场措手不及的灾难

这是一场没有距离的悲伤

它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凝聚着关切的目光

从中南海到四明大地

都发出了同一个声音

余姚坚强!余姚挺住!

撤离、转移

抗击洪涝的战斗迅速打响

党员来了 干部来了

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

用沙哑的声音带路

用坚强的目光导航

把哭泣的孩子抱在怀中

把蹒跚的老人背在肩上

把群众转移到安置点

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记住他吧

湍急洪流中紧急转移村民

顾不上自家受淹的村干部杨华平

记住他吧

连续奋战在抗洪一线

守护小区老年人的“痧印书记”邵锦琦

记住他吧

家中断粮却蹚着深水为居民送餐的

公安民警龚伟江

记住他吧

顾不上办理父亲丧事

五天五夜抢修供电设施的

电力工人徐晓进

记住他们吧

正是这些基层的党员干部

让“共产党员”四个字熠熠生辉

像一面面旗帜

引领着大家保卫家园

凝聚起重建家园的合力

挺住 我的父老乡亲

你们并不是孤身奋战

子弟兵来了,公安干警来了

消防战士来了,志愿者来了

他们用自己的身躯

筑起了抵挡洪水的人墙

搭建生命通道

这些最美抗洪人

与风雨较量

与时间赛跑

与险情抗争

给我们送来了温暖和希望

电断了

水停了

交通瘫痪了

通信信号中断了

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原始社会”

面对大灾

我们毫不退缩

大家积极自救互救

堆砌沙包、垫高设备

木板、轮胎、塑料泡沫、垃圾桶

都是最好使的水上交通工具

在这危难时刻

老百姓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面对大灾

我们风雨同舟 守望相助

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

楼上帮楼下、左邻帮右舍

青年救老人、老人护孩子

大家一起抢险

新老余姚人之间温暖互递

大水中的大爱

在姚城的各个角落传递

我们不会忘记

在大水围城的那几天

一桶水 半斤米 一把蔬菜

都是最珍贵的礼物

在熟悉与不熟悉的居民之间传递

虽然无情的洪水夺走了我们的财物和欢笑

却有另一种难以估量的宝贵财富在滋长

我们不会忘记

在大水围城的那几天

剑江村村民魏长宝家

俨然成了一个大家庭

这个大家庭新增的50多个成员

都是清一色的新余姚人

我们不会忘记

在大水围城的那几天

开饭店的“80后”新余姚人俞熠华

从宁海老家买来猪肉、蔬菜和大米

做好热菜热饭

连续三天免费派发

“小城大厨”名动姚城

我们不会忘记

在大水围城的那几天

大量租房的外来务工人员无家可归

南山寿星水厂老板鲁建军

腾出刚装修好的厂房

收留了800多名灾民

还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食物

这个免费安置点

被称为大水中的“诺亚方舟”

我们不会忘记

在大水围城的那几天

大岚山民给小区居民运来了新鲜蔬菜

有人从鹿亭特地送来了快餐和猪肉

开超市的新余姚人包晓龙敞开店门

让村民直接拿走生活必需品

面对大水

每一个新老余姚人

都在努力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哪怕这力量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也彰显了大水中的温情和感动

最给力的是解放军

最可爱的是子弟兵

他们一次次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梨洲街道林枫自然村

500多名村民被暴雨洪水围困

险情就是命令

宁波军分区的战士们

蹚着齐胸深的洪水

挨家挨户

将水和食物送到村民手中

将老人、孩子、孕妇一个个送上冲锋舟

一趟趟艰难往返

连夜把所有老弱病残转移到临时安置点

驰援余姚的舟山警备区先遣分队

与余姚真是有缘啊

当年正是这支部队解放了余姚

64年后

这支部队的官兵又连续9天在余姚抗洪

临走时还留下了3万余元的捐款

哪里有险情、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

哪里就有部队官兵矫健的身影

封堵决口、转移群众

抢救病人、运送物资

清理垃圾、防疫消杀

在余姚救灾的近万名子弟兵

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续写了军民鱼水情的动人篇章

赢得了姚城人民深深的敬意

在梁辉小学打地铺的一位解放军战士

在部队撤离时

给同学们留下了一封信

希望小朋友们不要害怕

灾难已经过去

现在要做的是开心地面对每一天

好好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长大后不仅可以保护自己

还可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封独特的信在网络上传播后

感动了无数的余姚百姓

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这些最可爱的人

常常匆匆而来 悄悄离去

在凌晨提前撤离

我的同事就遇到过这样一次无法完成的采访

按照约定时间赶到现场的时候

部队临时驻扎的厂区已经空空荡荡

为了不打扰老百姓

不打扰这座百废待兴的城市

官兵们已经不告而别

没有锦旗没有鲜花

没有敲锣打鼓

没有夹道欢送

也没有依依惜别的场面

却一次次让我的心灵震颤

这一个定格的画面

久久挥之不去

我在泪光里为你们送行

面对大灾

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

带着爱的力量和温暖

成为灾区一道动人的风景

慈溪的企业家开着“擎天柱”来了

救援被困的余姚市民

夜幕中闪耀的车灯

诠释着人间大爱和希望

志愿者“微笑”

挺着八个月的大肚子

忙着帮助分发救灾物资

被称为“最美孕妇”

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队伍来了

专业的民间救援组织来了

团结、奉献、互助、友爱

在他们的身后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

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全省各地的抢险支援队伍来了

电网抢修人员来了

排涝专业队伍来了

广电、通信抢修队伍来了

宁波各兄弟县(市)、区和相关管委会

与受灾严重的14个乡镇街道结对

倾力帮扶

记住这个日子吧

2013年10月

近万名子弟兵

众多志愿者

200余支应急抢险队伍

和100多万新老余姚人

谱写了一曲抗洪救灾的壮歌

排除紧急险情100余起

转移安置群众9.95万人

救治病人1200余人次

调集分派救灾物资1670余批次

全力强排积水

抢修基础设施

及时开展垃圾清理和环境消毒

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抗洪抢险 灾后重建同步推进

城市道路又干净整洁了

街头的霓虹灯又闪亮了

大妈们的广场舞又跳起来了

工厂里的机器又开起来了

城乡公交全部恢复营运了

一年一度的中国塑料博览会如期开幕了

这片刚刚遭受了磨难的土地

立即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场灾难

如同屡试不爽的试金石

试出了芸芸众生的百态

试出了真情、友爱和美好

也试出了一些不和谐

有人将蔬菜卖到百元一斤

有人哄抢志愿者运送来的救灾食品

有人围堵卫星转播车掀翻警车

还有人围堵市政府与特警对峙

这些比水灾更可怕的行为

让人性撕裂

让余姚的形象蒙羞

也许

灾难会使人向上向善

却无法彻底清除人性中的污泥浊水

当肆虐的洪水退去

当隆重的表彰过后

我们重新出发

一起探讨

我们的预警机制

我们的应急体系

我们的防洪工程

我们的救援应对

我们的群众工作

能不能做得更好更完善一些

这一切

确实必须细细考量

并非所有坏事都一定能变成好事

反思和检讨

是为了把未来的工作做得更加到位

我们应该努力减少灾害的发生

我们应该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应该努力不再让悲剧重演

补记

2013年11月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吹响了

“五水共治”的集结号

治污水

防洪水

排涝水

保供水

抓节水

这是一次发轫于“菲特”洪灾的全省行动

治水,才有民安

民安,方能发展

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卫生命之水

更重要的是让水不再成为危机

从洪灾中走出的余姚人

对于治水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悟

从加快修复水毁工程到治水强基三年行动

从“河长制”到“挂图决战”

从四明山麓到杭州湾畔

求索着用水治水、亲水兴水的良策

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

我们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

我们打造一个更加幸福的城市

(2013.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