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儿的成长经历

女儿的成长经历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却煞有介事的翻开一本小书,用她稚嫩的小手指,指着书上的字,一字不差地“读”了起来,李雨田惊呼“肖寒认识这么多字了”?母亲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样。老厂长已经退休,在家赋闲。老伴儿也已退休。看到肖寒边走边说着从幼儿园刚刚学来的童谣,立刻喜欢上了。孩子在谢爷爷家待了将近两年,给我减轻了很大的负担,给两位老人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可是,我和玉尧毕竟年轻,毫无大灾的经验。这是地面南高北低的状态。

十一月二十九日,我们期盼已久的小天使诞生了。她的出生,是我们这个家庭的喜悦之星,快乐之神的降临。我们亲眼目睹了她每一天的变化,每一天的长大:今天她会笑了,今天她能翻身了,今天她会坐了,今天她会爬了,今天她会叫爸爸妈妈了,今天她会走路了,今天她会……。这无数个“今天”,无数个“她会”,记录了她每一天的变化,积累了她长大的历程。孩子的咿呀学语,孩子的蹒跚学步,都凝聚了我们全部的爱。

她就这样在爱的滋润下,不断地长大。孩子二岁左右,特别喜欢看小人书,她会不时地拿着书,缠着我给她讲书上的故事。其实,刚刚买来的书,我们也讲不出,只好给她逐字逐句的读。她从中选择她特别喜欢的故事,会反反复复地缠着你“再讲一遍”。在第二次讲故事时,我会适当地删减一部分,简单地讲一个大概。但我这种偷工减料的做法,十有八九都以失败而告终。她会不失时机地在我删减的地方指出我漏掉了什么,非让你按着第一次读的样子重新再来。有一次,我的同事李雨田来家串门,她便缠着李叔叔说:“李叔叔,我给你读书吧”。李雨田很奇怪,不到两岁的孩子会读书吗?她却煞有介事的翻开一本小书,用她稚嫩的小手指,指着书上的字,一字不差地“读”了起来,李雨田惊呼“肖寒认识这么多字了”?这时我才清楚,她为什么要我给她反复读,我也惊喜地发现了小孩子惊人的记忆。她不是认识字,是自然而然地背下来的。

在肖寒两岁多一点的时候,有一天,我看见她趴在炕上,拿着一支笔,在一张纸上很正经地画着什么。我问:“肖寒,你在做什么?”

“我在给老爷写信呢!”她说。

我走过去仔细一看,纸上画的是一行行大小相差无几的不规则的图形。这是她最初的蝌蚪文字,工整而用心。我想起来,是我前几天告诉她我在给老爷写信,要她不可吵闹。当时,她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我写信,一点儿也没有打扰我。现在她是一个人静静地模仿妈妈写信,多么可爱的孩子啊!这件事也让我记起了那句话: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母亲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样。

肖寒每天跟随我上下班,她要去电表厂幼儿园。一路上,总是找出各种各样的话题问个没完。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现在你送我去幼儿园,将来我长大了,你小了,我再送你去幼儿园。”这稚气的话语,我至今不时地作为笑料,拿出来与她重温。可惜,她已全然不记得,只是觉得好笑。

有一天,我们从幼儿园回来,路过计量厂原来的老厂长谢厂长家门前。老厂长已经退休,在家赋闲。老伴儿也已退休。老两口身体硬朗,慈祥、健谈,非常喜欢小孩。可是,孙子们都不在身边,常常觉得寂寞无聊。看到肖寒边走边说着从幼儿园刚刚学来的童谣,立刻喜欢上了。以后老两口便几乎每天在我们下班时,都站在路口等着。终于,老厂长开口了,他们想帮我照顾孩子,不要每天去幼儿园了。这样,即可解决二老的孤寂,又能解脱一下我的负担。看到老厂长那恳切的样子和大娘那慈爱的眼神,我实在不忍心拒绝,不忍心打击他们的一片好心,加之对他们人品的了解,我同意了。从此,他们每天到路口接孩子,晚上又送至路口。有一天,我在路口没见到他们的身影,进到院内才看见,孩子正坐在谢爷爷的手推车上,头戴草帽,身披蓑衣,脸上一块一条的黑色,露出一排白白的小牙,在嗤嗤地笑呢。原来她是跟着爷爷去买蜂窝煤,回来的路上下雨了,爷爷便把这一套遮雨的行头给了她,自己淋着雨回来的。到家以后,她仍不肯下车,她想等我来看看她的怪摸样。

孩子在谢爷爷家待了将近两年,给我减轻了很大的负担,给两位老人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当然,也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的麻烦。比如,她有时会站在水缸前,在水缸里洗手;她有时把奶奶刚刚洗好的衣服,放在她玩水的盆里搅来荡去。害得奶奶衣服要重新洗,整缸的水要换掉。而谢家的两位老人,不但不怪罪,反而觉得是一桩桩乐趣。一想起这些,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自己就这样的命好,每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总是有好心人相帮。

谢谢老厂长和大娘。

海城地震

东北的二月,本应是最冷的寒冬季节。但是,一九七五年的二月,却是温暖如春,大街小巷的冰雪,融化得南流北淌。这是春节前的几天,人们传说着要有大地震了。事实上,当时确实每天都在地震,有时有感觉,有时并无震感,谁也没太在意。但领导们每天都去县里开会,带回前一天有多少次地震的统计数字。

二月四日刚上班不久,领导把大家召集到院内,宣布县里的紧急通知:当天可能会有大地震发生,决定停产放假,厂内停水停电,各家各户做好地震准备,晚饭早一点吃,夜间不能脱衣服睡觉,不要脱鞋……。这是郑重其事地发出的地震预报,大家不能不重视了。可是,我和玉尧毕竟年轻,毫无大灾的经验。唯一想到要准备的,就是把孩子的被褥放在童车里,童车放在院门口,以便推起来方便些。仅此而已。

就在这一天,我厂的两位同事从北京出差回来,晚饭后便来我家,给我送来了带给孩子的腊肠和鸡蛋面条(这些物品当时都是稀缺的,在海城买不到)。可是,就在我们在室内逗着孩子说话的时候,大地震突然发生了。开始时,大概地面是南低北高,因为他们跑出去时,房门大开;当玉尧抱着孩子刚刚出门,门便突然紧紧关上,玉尧也重重地依靠在门上,站立不起。这是地面南高北低的状态。这时候,我还在屋里,根本无法出门。瞬间,大地又开始了东西方向的摇晃。玉尧总算离开了紧靠着的门,我艰难地推开房门冲出屋外。几乎同时,身后传来间壁墙倒塌的轰隆声和继我之后挤出来的一股烟尘。

承受着大地的左摇右晃,我们踉踉跄跄地跑到街门口的大路上。这里地势高,我们亲眼目睹了什么是地光,亲耳听到了地震中长时间的隆隆的地声;连续不断地听到附近房瓦和烟囱坠地的砰硼声、房屋倒塌的轰隆声、玻璃碎裂的咔嚓声……;接着,便是不绝于耳的寻找亲人的呼叫声,此起彼伏的哭喊声;再接着,便是消防车、救护车刺耳的笛声……。又过了一会儿,前往医院就医的汽车、来自附近农村的马车,就从我们的身后路过,伤者痛苦的呻吟声,亲属悲戚的哭泣声,一直在我们的身后由远及近,再渐渐远去。

地震之后,能量释放殆尽,天气瞬间变得寒冷无比。我们这些在大街上坐着的人,实在抵御不了这种寒冷,便冒着时刻有余震的恐吓,房屋还可能继续垮塌的危险,在暗夜里,摸索着各自回家从倒塌的残墙下,从砖土中,扒出被子披在身上。

大约半个小时后,外市县调来的消防车、救护车,呼啸而至,在街道上,在医院里,装满一车车的重症伤者、患者,又飞驶而去。

玉尧这时已赶到厂里。我和邻居中的其他女人和孩子们,则是在大道边上坐了整整一夜。虽然冷一点,但是我们周围没有伤亡,已经是万幸。

为了投入工厂和自家的自救工作,我必须先把孩子安顿好。于是,我在第二天便把十四个月大的女儿,送至法库大伯家,由奶奶和大娘帮助照顾。当时因为地震,铁路路基出了问题,海城至鞍山一段火车停运,我在兄嫂家里住了六天,直到春节的大年初一晚上,才回到海城。

那天,夜里十一点多,车到海城。和我同时下车的,还有三个不相识的人。

震后的海城,真是满目疮痍。透过站内的灯光,勉强可见站外临街处的残垣断壁。出了车站,因为城内还没有恢复供电,到处是黑漆漆的一片,路上没有一个人影,整个街道死一般的寂静,只能听见断墙上刷刷的往下落土的声音,油毡纸和苇席被风吹动的细细簌簌的哗啦声。我从头发根到每一根汗毛都紧张地竖立着,不敢左顾右盼地张望。实际上,就是看,也是伸手不见五指,什么也看不到。我就这样连跑带走地奔走了半个小时,终于到了玉尧的工厂。我知道,他肯定会吃住都在厂里的。

大灾后的人们,白天在单位忙于恢复生产的准备,下班后回到家里,便是忙于生活中的自救。在这寒冷的冬季,首先要营造一个能够遮风避雪的小窝。于是,家家户户都盖起了简易房,以度过这漫长又寒冷的冬季。一时间,油毡纸、塑料薄膜、火柴、蜡烛都成了抢手货。

一九七五年二月的大地震之后,我曾有二十天的时间去哈尔滨计量研究所出差。当我回到家里时,房间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家和邻居于姐家之间相通的间壁墙砌好了,我家厨房和卧室之间的间壁墙,也修好了,房上的烟囱、房上的瓦,都已修整的完好如初。我真的大喜过望,为玉尧这突然的对家庭的关心而心生感激。

事后我才知道,地震发生的当晚,住在盖州的爸爸妈妈,从广播中听说海城发生了强烈地震。爸爸当即第一次利用工作的特权,在征得车长的同意后,登上一辆北上的货车的守车,前往海城。他担心我们的安危。可是,因为地震刚刚发生不久,路基是否有损尚不清楚。货车行驶到大石桥以后,便停下了,等待前面的检修。之后,列车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行速十分缓慢。直到第三天(二月六日)早上,才蹭到海城。爸爸一下车,看到的是沿路一片狼藉:原本宽敞平整的马路,已经不成其为路,到处是倒塌的房屋,一堵堵的断墙,一根根的水泥柱樑,横七竖八地横亘在大街上。这时,父亲以为我们凶多吉少,急匆匆地赶到我家。刚好玉尧在家,爸爸才稍稍放下了心。但是没见到我和孩子,还是一再追问。经玉尧再三解释之后,他才老泪横流地吃了一点饭,便乘车赶回盖县,把消息告诉母亲。

父亲回去后,便联系了姑姑家的表弟徐荣成。他是当地很有名气的瓦工。就在我去哈尔滨的这段时间,父亲带着表弟来到海城,帮助我们修复了震坏的房子。我们十分感动。

在这段时间里,女儿在法库大娘家也是快乐、健康地生活着。奶奶、大娘关心得无微不至,哥哥姐姐们处处照顾着,比在我们身边要开朗、活泼得多。这期间,她已经能完整地说出整句话,不再是一个字、二个字的蹦字,她会跟着哥哥姐姐一样叫大娘为“妈妈”,会跟着哥哥姐姐一样,屋里屋外的跑来跑去,不再容易摔倒。三个月后,我和玉尧去接她时,她已经完全不记得我们了。为此,让我难过了一阵子。

女儿救了我的命

地震以后,我家的房子大框没有倒下,但是,外墙已经有了裂痕,而且,当时偶尔还会有余震。为安全起见,各家都住在简易的防震棚里。我家的防震棚是原先装煤和劈柴以及存放自行车的一个低矮无窗的小棚子。现在为了住人,便进行了一番改造:盘了炕,垒了炉灶,上了玻璃,又把卧室的门拿来装上。这便成了我们栖身的住所。小屋子又暗、又小、又潮湿,土地、泥墙、条件差,但女儿回来以后,这间低矮的小屋却也是暖意融融,欢乐无限。

在这段时间,各厂都恢复了正常生产。玉尧被借调到省机械局工作,常驻沈阳。只有我和女儿蜗居在小房里。每天我上班,带着她去厂里的幼儿园,下班时接她一起回家,倒也其乐融融。然而,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险些让我丧命,是小小的女儿救了我。

那一天,气压有些低,炉火着得不太好,我没太在意。睡觉到凌晨,我迷迷糊糊地听到女儿在耳边哭闹着要喝水。我勉强睁开眼睛,坐了起来。忽然觉得头沉沉的,当我下地去倒水时,感觉到身体有些异样:头重脚轻,站立不住,走路不稳。我忽然意识到,会不会是一氧化碳中毒?我下意识地打开房门,端着水杯走回炕上。可是,还没有上炕,我便昏倒在地。水洒了我一身,水杯滚落到了一边。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被女儿的哭声叫醒了。我还没有睁开眼睛,就听她一声接一声地哭喊着:“妈妈,我要喝水!妈妈,我要喝水”!我心里想:不是刚刚喝过水了吗?怎么还要喝水?我使劲儿睁开眼睛一看,吓了我一跳:女儿没盖被子,趴在炕沿上,她的脸离我的脸很近,就在我的脸的上边,鼻涕眼泪都流到了我的脸上。我一时还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是在哪里。可是,湿凉的衣服,湿凉的地,敞开的房门,嗖嗖的冷风,冻得我上牙磕着下牙,不停地哆嗦。我一下子清醒了。看到倒在地上的水杯,我意识到自己刚才是昏倒了,赶紧起来给女儿喂了水,擦了脏兮兮的小脸,给她暖着身子,直到看着她安然入睡。而我,却睡意全无,被悔恨噬咬着:我发现炉火着的不好,就该在睡前将火熄掉。由于我的疏忽,险些酿成大祸。我不知道肖寒是不是也是因为中毒才哭闹的,她原本是一觉睡到天亮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肖寒是被派来救我的。总而言之,是她救了我,也救了她自己。

女儿从小很懂事

一九七九年二月,我们全家迁入沈阳以后,科研所从广播学校楼内,借了一间办公室给我和玉尧居住。这只是一个住宿的宿舍,不能生火做饭,所以,老人和孩子都不能住在这里。于是,婆婆带着肖冰又去了大哥家,肖寒住在姑姑家。白天去幼儿园,晚上就由姑姑或表姐接回来。只有星期天,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大约是当年的六月份,玉尧的腰扭伤了,需要卧床休息。而当时,我的科研任务正忙,我们便把六岁的肖寒接了回来,以便白天帮爸爸倒水,扶爸爸上厕所。我们要求她无论如何不能发出一点声音,不能影响广播学校和服务部的学生上课。她就这样一声不响地在爸爸身边服务了三天。据她自己讲,她在走廊里是踮着脚走路的。虽然看到学生们上课,她也感觉好奇,有时会偷偷地站在走廊里,听教室里讲课的声音,站在玻璃门外看学生们写作业的样子,但多数时间都是静静地坐在爸爸身边看书。这一点,使我们很是欣慰。

后来,所里在沈阳广播电台032台院内,给我们盖了简易房。虽然面积不大,虽然十分简陋,但比起海城的地震棚好多了。而且,有了这个简易房,便可以把老人和孩子都接回来,全家团聚了。我和玉尧都十分感谢科研所对我们的照顾。

于是,生活又恢复了海城时的样子。每天早晨,我领着肖寒,倒两次公交车,再走二十分钟去上班,她去厅里的幼儿园上学。遗憾的是,没过多久,我家院门前的青年大街,因为修路,这条公交车改线了。我和肖寒只好每天分两段走五十多分钟的路,中间乘一次环路上班。晚上下班时,还可轻松些;早晨上班要赶时间,每天六点钟就准时从家里出发,真是难为了这个六岁的孩子。有时,她实在累得不行,会轻轻地恳求我:“妈妈,我们慢一点走吧。”我知道她很累,很想背着她走一会儿,她就是不肯,她怕人家笑话她。这时,我们会稍微放慢一点速度缓冲一下,很快,又加速了。就这样,我们从来没有迟到过,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牢牢地记下了“一定要守时”这几个字。

肖寒上小学以后,每逢寒暑假,学校会组织居家较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时候,肖冰便时时尾随着姐姐。她自己要学习,写作业,还要照顾弟弟。肖冰上学以后,姐弟二人同去同归。她要帮弟弟拿饭盒,有时弟弟耍赖,她还要帮弟弟背书包。对一个只大弟弟三岁的她而言,实在是难能可贵。她把这些困难,不声不响地克服了,为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

她真的很懂事。

肖寒上小学以后,就读于青年大街小学。很快,老师给我们反馈了肖寒的情况:孩子上课精神很集中,学习很好,也很会学习,只是太马虎。我们知道,这是个很致命的毛病。于是,和老师联手给他纠正这一弊端,可是,始终效果不是十分明显。

六年级的最后半年,我们家搬到马路湾电台院外,两个孩子应该转学到和平二校来上学。当时,肖冰读三年级,转学很顺利。由于该校的学生毕业时可以报考东北育才学校(这是一所市里最好的初中),所以,许多外校的学生都想转到这里考初中。当我们向学校提出申请转进来时,首先介绍了肖寒的情况。校长冷冷地说:“孩子要进我们学校时,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好。我们是要进行考核的,之后才能决定收不收这个学生”。

肖寒到学校接受考核了。其实,就是做两套试卷。一个小时之内,她一个人在两名陌生的监考老师的眼皮底下答题,我和玉尧在外面为她的马虎担心着。

度过了难耐的等待,校长和教导主任笑容可掬地把我们请到办公室,当即通知我们:“这个学生很不错,我们收下了。”就这样,小学毕业前的最后半年,肖寒是在和平二校就读的。在这半年里,女儿的学习十分突出,她的马虎也大有好转。她在学校的数学、语文竞赛中,屡拔头筹,并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数学、语文竞赛。

在这半年里,为了提高两个孩子的表达能力,锻炼肖寒的写作能力,我们经常在家里搞一些有趣味的活动。例如,智力竞赛,词语接龙,成语接龙,去一次公园,记一件有趣的事,讲诉看过的一个小故事等等。每次活动都要他们写一篇作文。

小学毕业前夕,要报考中学了。当时的政策是,把所有的中学,分为一、二、三类。报考一类中学的,如果没有被录取,哪怕你的考试成绩只差一分,哪怕你平时的成绩再好,也只能去三类学校就读。按肖寒的成绩,报考一类学校——东北育才学校,是半点问题都没有,但考虑到她的马虎,担心着她被甩到三类学校,为求稳妥,我们希望她报考二类学校——三十八中学。我们的决定,立刻遭到教导主任的批评。她说:“这么好的好学生,怎么会考不上育才?你们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在她的坚持下,肖寒才改报了东北育才学校。但我和玉尧却一直担心着、忐忑着,直至她如愿以偿地被该校录取,我们才彻底放心了。是我们对孩子的不信任,几乎误了孩子。为此,我和玉尧非常感谢吴主任和肖寒的两位班主任,潘老师和徐老师。

这一年,和平二校考入育才学校的,只有四人。

东北育才学校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学生素质均衡、全面教书育人的省内很有名望的杰出学校。肖寒在这里得到数学邹老师的煞费苦心的指点、纠正和训练,终于彻底克服了做题马虎的毛病。不仅如此,在初中这段学习中,她提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了迎难而上的勇气;同时,也学会了宽容,遇事能设身处地的理解别人。得到了老师、同学们普遍的好评。

总之,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她从一个稚嫩乖巧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文静、儒雅、礼貌待人的翩翩少女。这期间,她成绩优秀,乐于助人,入了团。班主任总是把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安排在她的同桌。因为她对这些同学不歧视,不挖苦,而是耐心的帮助。

初中毕业时,学校为了保留一批好学苗,提出对包扩肖寒在内的十几名优秀学生的“保底留校”。意思就是,只要他(她)们第一志愿报考育才学校的高中部,那么,无论他(她)们的中考成绩是否够育才的录取分数线,育才学校都会录取他(她),并分配在本校重点班。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待遇。比如,组织这批学生免费去牡丹江夏令营;三年后的高考,一旦失误落榜,可以免费在本校复读一年。很明显,校方的态度是诚恳的。

其实,当时肖寒准备报考省实验中学。该校是全省著名的重点学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是沈阳二中、东北育才学校这三巨头中最高的。但是面对老师的恳切态度,想到老师们呕心沥血地培养,考虑到育才学校的师德校风,最后,我们同意肖寒报考东北育才学校。就这样,她以高出本校录取分数线十七分的优异成绩留在该校。

高中这三年,肖寒的进步更是显而易见的。她不但保持着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作为班长,她敬重师长、团结同学,使班级成为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互相关心的和谐、奋进的集体。这个集体中,有近半数的同学曾来过我家。看着这些意气风发、充满朝气的青年学子,听着他们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天真浪漫、诙谐幽默的话语,真是让人又是羡慕,又是喜欢。羡慕他们的才华横溢,喜欢他们的率真豪气。

高中的前两年,她有时去参加省里的、全国的数学或英语竞赛,但她从不声张,总是自己默默地备考,自己抽空去看考场,总是在第二天要考试的头天晚上,才告诉我们:“明天我要参加xx考试。”高中二年级结束时,她参加了全国高二的数学竞赛,取得沈阳市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对她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检验,我和玉尧自然是十分高兴,但她本人仍然是淡然处之,视为昨日之事。就像她每个学期拿回优秀学生证书后,默默地放在自己的家庭档案里一样的淡定。直到高中三年级,她拿回了优秀学生证书时,才特别地强调一句“我今年被评为沈阳市的优秀学生了”。

高中毕业时,她被学校保送到天津大学科技英语专业。

眼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成熟,做父母的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可是,现在孩子却要离开我们去外地就读。那段日子,我真的又是喜,又是忧,为女儿的优秀,为她的成绩而欣喜,又为她将离开我,独自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同学而担忧。在那些天里,我很害怕别人问起女儿的情况。只要谈到肖寒升学的事,我的眼泪便会夺眶而出。这是为什么?其实我也说不清楚。大概就是母女连心,是想念,是不舍吧!

刚读大学的半年,我很失落。可是当寒假到来,一个长发飘逸、温婉秀气、身材高挑、亭亭玉立的女儿,重新站到我面前时,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离开父母的羽翼,她会成长的更快。我从此完完全全地相信了女儿的自立能力。

四年的时光,很快过去了。女儿在大学里入了党,以她坚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拿到了双学士学位证书,成为优秀学生干部。于一九九六年,结束了她的大学生活,并被辽宁电视台录用,从此成为一名经济频道的记者。

她在电视台工作了三年,给了我足够的满足。因为,作为母亲,都希望女儿有一个好的工作之外,生活上更要有一个好的归宿。然而,我也曾为“结婚后就走了,我岂不是为别人家培养了她”而慨叹,而纠结。如今,她大学毕业,又在家陪了父母三年,我知足了。

于是,我高高兴兴地鼓励她考取了香港大学与上海复旦大学合办的MBA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高高兴兴地送她到上海,与她的未婚夫去共同打拼属于他们的未来。并于二零零零年元旦,我们全家人共同参加了他们的世纪婚礼,完成了我对女儿的培养、教育。我把她完完全全地交给了他的丈夫,交给了她的夫家。

她的丈夫赵喆,是她的初中、高中同班同学。赵喆毕业于南开大学无线电通讯专业,大学毕业后,又在本校读了三年的研究生,于一九九九年毕业前夕,被深圳中兴通讯录用。后来,被分配到上海的研发中心,成为一名软件设计工程师。

赵喆十分聪明,在数学、物理等理科学习方面有着独特的天分。早在小学时,在很多同龄的孩子还不知电脑为何物时,他就曾在少儿电脑编程竞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他性格外向,大方开朗,谈吐幽默,感染力强;他单纯耿直,心地纯洁,所思所想从不伪装。在父母眼里,他是好学上进的骄子;在亲朋眼中,他是聪明大气的楷模;在同学眼中,在老师眼中,他是个顽皮好动、处事简单的大男孩。

他们两人的结合,得到了所有亲朋、师长、同学、同事的祝福和称颂。他们的世纪婚礼,受到众多青年男女的羡慕和推崇。

婚后,对他们的未来生活,我曾经不无担心:两个同样优秀的佼佼者,两个同样事业至上的工作狂,将如何打理自己的小家?就在这时,赵喆对我说:“妈妈,你放心吧!我会永远对肖寒好,我们会很好的。我们要在同学中,树立很好的榜样。”听着这简单而至诚的承诺,看着那一双真切的眼睛,我放心了。我由衷地祝福他们,愿他们携手一生,幸福永远!

两个孩子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赵喆由一个刚出校门的毛头小伙子,一般的科研人员,逐渐成长、成熟,成为科室、部门的带头人,现任中兴通讯上海研发中心某下属研究分院的副院长。肖寒在婚后继续攻读她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受聘于沃尔沃(上海)建筑设备有限公司,现任沃尔沃(中国)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可以说,两个人是同步发展,齐头并进。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事业中去了。

现在,他们也已近不惑之年,正值年富力强。他们面前的路还很长。愿他们携手并进,继续走好未来的路。

二零零五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这个乖巧的女孩,在爱的拥抱中长大。她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开朗大方,却又天真稚气,是典型的阳光天使。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之间,她已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为了支持这夫妻二人的工作,为了照顾好他们(也是我们)的宝贝,双方老人约定,互相交换着常驻上海。尽管我们都已年逾或年近古稀,尽管我们都已不再年轻,能力有限,但倾尽我们的所能,为儿女尽一点力,这也是为人父母的心愿啊!

只要他们平安幸福,只要他们健康快乐,只要孩子茁壮成长,使他们在下班后,放学后,在这个温馨的小窝里,在平静的港湾中,身心都得以舒展,轻松愉快地放松一下自己。这,不就是当老人的心愿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