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因为李白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而出名:“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周六,和朋友们到了扬州一游。
扬州是一个不大的城市,粗粗一看,与其他城市也没什么不同,新区高楼林立,马路宽阔,老城区巷子、街道、胡同交错复杂,车水马龙。然而,当看到其中的河水湖面,廊桥飞檐,一下子就可以感觉到她那独有的水乡气息,比小巧精致的苏州多了一份大气,比热闹繁华的杭州多了一份幽静。
对于游客来说,每个地方都有最值得去的季节,如海滨的夏日,北国的冬季。扬州,对我而言,不解的就是“烟花三月”的情结。“烟花”二字,自古而今,绮丽而飘浮。如果说是指“烟雨”和“繁花”,本不稀奇的,三月的江南多的是这样的地方。妙就妙在扬州自古多垂柳,三月里正是柳树开花、柳絮纷飞时候,街头巷尾都笼罩在如烟的柳絮中,河面上湖面上飘着一层厚厚的绒毛状的柳絮,远远看去,飞烟迷蒙,繁花似锦。身处此刻,才领悟到古人诗中的含义。
古人曾有一梦: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与如今有钱的富豪要到巴黎、香港去消费一样的道理,古代的扬州十足是一个繁华、富足的“销金窟”。因为运河的开通,扬州成为唐代以后中国经济在江南的中心,加上软软绵绵的丝竹音乐,“楚腰纤细掌中轻”的江南佳丽,几乎使扬州也成了个烟花风尘之地。许多文人墨客都有挥之不去的扬州情怀。苏轼有词云:“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扬州的富足,从扬州瘦西湖胜景可见一斑。这么大的瘦西湖景区,原来竟是当初四位盐商的私家园林。瘦西湖也就成为扬州繁华盛景的象征。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慕名从杭州来此游览,面对如画的景致,即兴成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不知道三月是不是扬州最美丽的时候,也许对于“最美时候”的理解,各人各有不同。但是,此刻走在瘦西湖长堤上,放眼望去,还是风景如画。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一个如丰满秀丽的雍容少妇,一个似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别有一种清瘦的神韵。扬州与杭州一样,也是个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地方,但扬州也是不愿学人装饰、拾人牙慧的,自有她的另一番性格。
这让我想起了“扬州八怪”。作为扬州文化中最有名的历史,“扬州八怪”可谓名扬天下,但它并不仅仅是指“八个怪人”,而是与“丑八怪”的意思差不多。当时扬州的一批书画家艺术风格追求自然、真实,他们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东西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以此暗喻社会的阴暗面。这当然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但他们就是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扬州八怪”所创造的艺术风格,是“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深刻影响到后来人的书画创作。
如今的扬州早已不再是经济、文化繁华的中心,而扬州人依然保存着他们的不同,倔强而闲适地生活在他们的扬州城里。风情依旧的扬州古城,高楼林立的扬州新区,如火如茶的现代开发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这就是独特的扬州文化。
瘦西湖的风景如何美,就不多说了。最好的就是在农历三月,瘦西湖的堤岸上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一切生机盎然,映衬着二十四桥的曲径幽廊,人文典故,人就如在画中游了。在烟花三月下一趟扬州吧!
2009-03-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