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哭还是假哭

真哭还是假哭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就是代哭女子阿玉。她代死者的子女们哭,我真的不知道她是真哭还是假哭。老人的遗体在阿玉的哭喊声中,在子女亲属的一片嗡嗡声中入殓。她说自己也不知道是真哭还是假哭,只是有时为了哭出来,还是得投入点真情。其实,“代人哭丧”是一个很古老的职业了。现在从事代人哭丧的人还不少,光阿玉所在的这个县,就有三十多个“军乐队”有代哭人。

这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子。三十多岁的年纪,警式制服掩不住她的苗条身材。她皮肤白晳,两道细长的眉是描过的,薄薄的嘴唇擦着口红。在她脸上,几乎找不出农村妇女的影子。我是在一个农村的葬礼上看到这样一个女子的,她是“军乐队”的一员,职业是代人哭丧。乐队其他队员叫她“阿玉”。

农村里老人去世,丧户请“军乐队”来敲锣打鼓,是早已流行的,如今几已成定例。他们都穿着军式或警式的制服,当然不是真的军警服,所用的乐器却是与军乐队一样的。我看到她不多时,就发现她的多才多艺了。她一会儿打鼓,一会儿吹小号一会儿唱歌曲,一会儿又唱越剧、黄梅戏。那些歌曲和戏剧挑的都是曲调哀婉的,她演绎得声情并茂,令人动容。

夜晚来临,丧户的亲朋好友都已到齐,狭窄的灵堂里人多了起来。在隔壁搓麻将的两桌亲属也站了起来——死者入殓的时间快到了。军乐队吹奏的是《真的好想你》,昏黄的灯光下,灵堂里挤满了一张张麻木而疲惫的脸——老人昨天下午去世,近亲们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

乐声一停,乐队里吹圆号的那位开始主持遗体告别仪式。他读起了老人的生平介绍。农村的老人有什么生平事迹?听得出来,这是一篇公式化的悼词,拿到这儿来,只是改动了一下名字而已。只是他刻意营造出来的语调气氛,在这个时候还是挺煽动人的——灵堂里有女人们的抽泣声。

悼词一念完,突然一声悲号如霹雳般地响起:“妈!我的妈妈呀!”一个女人冲出人群,扑向灵位,号啕大哭。她哭得悲天惨地,哭得声泪俱下,声声呼唤,声声诉说,无不让人感受到人间生离死别的悲惨。一声声妈妈,叫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直欲昏厥在地。亲属们不得不过去搀扶着她,轻声劝慰。

她就是代哭女子阿玉。她代死者的子女们哭,我真的不知道她是真哭还是假哭。如果说她真哭,她为什么要真哭?死者的亲生子女也没有这么哭的。对子女们来说,年迈病重的老人的离去,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人总是要死的,面对老人的死,有悲伤,更是无奈罢?如果说她假哭,为什么她会哭得这样声泪俱下、真情流露?本应受人劝慰的家属,却反过来要劝慰她?

老人的遗体在阿玉的哭喊声中,在子女亲属的一片嗡嗡声中入殓。谁都知道阿玉只是代哭人,但谁都觉得阿玉哭得最伤心,似乎是最舍不得老人离去的。阿玉在每户丧家只哭一场,就是在葬礼最重要的入殓的时候。入殓以后,子女亲属们呆坐一旁,等着明天一早遗体火化,也有的继续去搓麻将去了。这时的阿玉,在一边整顿妆容,恢复了常态,只是眼睛有些微红。

趁着这时,我与她有了几句简短的交谈。她说自己也不知道是真哭还是假哭,只是有时为了哭出来,还是得投入点真情。是不是仅仅是表演?也不仅仅是表演,因为确实有人走了,撇下他的悲伤的亲人们,永远地走了,这本身是该悲哀的事。她说,丧户花钱请人代哭,其实也说不清是真情还是虚伪,是真想通过代哭人表达自己的哀思,还是像请“军乐团”一样的做给别人看的,不是一句话说得清的。在代哭人生中,已无法分辨真和假,也许应了那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

当我问以“代人哭丧”为业有没有觉得低下、惭愧时,阿玉有些不高兴,回答说:“我们也是靠劳动吃饭!”就不再说什么了。其实,“代人哭丧”是一个很古老的职业了。《周礼·丧大记》说,古时“君、大夫、士皆有代哭者”。现在从事代人哭丧的人还不少,光阿玉所在的这个县,就有三十多个“军乐队”有代哭人。有这么多代哭人,就有更多的人愿意请人代哭。他们该不该存在,谁又能说得很清楚?

有人说,“代哭”的泪水中唯见金钱纷飞。也许世间有些事并没有这么简单。人的一生,真实与虚伪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可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都是戴着假面具在生活的。谎言也有善意的罢?悲哭也不一定是真心的罢?代哭也不一定是虚假的罢?唉,说不清!真与假,何必分得这么清楚?

2009-12-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