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心热爱科学的人,才能进入科学的殿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说,在他的心目中科学是神圣的、不容亵渎的。科学代表着真善美,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只有真心热爱科学的人,才能进入科学的殿堂。
《中国科学报》:您如何看待科学家这个职业?
周立伟:科学家这个职业,就像人民教师一样。因为传承和创新是一件很崇高、很有意义的事。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来说,科研人员与其他职业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高人一等或异样之处。任何人,只要他是敬业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他就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
《中国科学报》:在您的心目中,科学意味着什么?
周立伟:在我的心目中,科学是神圣的、不容亵渎的。学术不端行为是绝不容许的。科学代表着真善美,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使人们得到更好的享受。
《中国科学报》:您对于科研的感悟有哪些?
周立伟:科学这条道路,虽然很艰苦,但探索的过程是快乐的。特别是我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时,当我的假设被证明成立时,当我的理论和设计能应用于实践时,这种快乐是不可言表的,旁人是难以体会的。
在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在于有自己的思想,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否提出问题是最主要的。只有提出了问题、千方百计去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原创性的结果。思考问题时,思维方式和方法很重要。其次是要坚持,坚持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的思想是正确的,千方百计证明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永不退缩。当然,有些问题并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但总在自己脑海中悬挂着,直到有一天,豁然开朗,原来症结在这儿呢!
《中国科学报》:您是否认为,在科研中兴趣很重要?
周立伟: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兴趣是创新思维的营养,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因素。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或进行知识的移植,做出新的比较,综合出新的成果。
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我的专长本来是机械,我的制图能力很强,在工厂工作和在大学学习时我的兴趣是搞机械设计。后来我毕业时被要求转向研究电子光学,搞夜视,我起先一点都不懂,但我想,不懂就学吧。等我钻进去后,对电子光学产生兴趣了,随着钻研的深入,就爱上它了。
因此,搞科学研究的人,一般都会对所研究的对象发生兴趣;愁眉苦脸、感到枯燥乏味的人是不会有成就的。因为科学的大门是为爱它的人而打开的。
《中国科学报》:如果有人选择放弃科研,对此您怎么看?
周立伟:我觉得,不论是谁,做出这样的选择时,他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因此其他人不应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这样的事。只要他本人觉得好,就不要阻拦,而是给予祝福和理解。
《中国科学报》:怎样才能让有志于科研的人能够安心于科研?
周立伟: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人,绝大多数不是想发财的人,也不是企图有优越生活的人。我所遇到的科技工作者或教师,大多都是想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社会的人。我们在学校工作的教师,都是靠吃食堂过日子,过的生活就是平常人的生活,也非常开心和满足。
现在科学研究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我不大担忧。我认为,不要让科研人员为生活发愁是最重要的。要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条件,特别是解决青年研究人员或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孩子上学问题,使他们能安心科研。
【注释】
[1]本文是周立伟答《中国科学报》记者王剑问,载于《中国科学报》2012年12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