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闻一多先生“教授”课程的统计与分析

闻一多先生“教授”课程的统计与分析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那些课程作横向分析,首先,闻一多先生开设的21门课程里,诗歌类的占一半,共11门。1932年,到了清华大学以后,闻一多先生完全转向古典文学类的课程了。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其一,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且将文学与其他艺术(绘画的)流派作比较分析。从1927年到1946年,在中国多灾多难的时期,闻一多教授竟然讲授了21门课程!

闻一多先生“教授”课程的统计与分析

《闻一多全集》共有12卷,除诗歌创作、文艺评论、美术、书信日记各1卷,其他8卷全部是有关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与此相对应,从1927年到1946年,先生所开课程一共有21门。用今天的术语分析,那些课程有的是本科生的,有的是研究生的;有的是通识课,有的是专业基础课,有的是专业课;必修课少一些,更多的是选修课程。

对那些课程作横向分析,首先,闻一多先生开设的21门课程里,诗歌类的占一半,共11门。其中诗经、楚辞、唐诗开的次数最多,前两门各6次,唐诗5次,其他课程有杜甫2,乐府诗2,乐府研究2,王维及其同派诗人1,先秦汉魏六朝诗1,英美诗1,英诗初步1,(中国)新诗(刚开始)1(笔者注:课程名称后面省略了“次”字)。

其次,以原典为主,注意对文本的艺术体验与感悟。如名著选读1,周易1,庄子1,尔雅2,古代神话2,大学国文2。

再次,兼及文学史课程和其他文体如散文、戏剧课程的讲授。开设了中国文学史分期研究(一)即上古文学史1,中国文学史问题研究1,戏剧1,散文1。

纵向上看,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开设的课程是英美诗、戏剧、散文。武汉大学开设的课有英诗初步,青岛大学则是名著选读、文学史、唐诗、英美诗歌。其他课程都是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讲授。1932年,到了清华大学以后,闻一多先生完全转向古典文学类的课程了。

先生如何讲课呢?

例一,冯夷先生回忆闻一多讲《楚辞》的情形:先生讲《楚辞》的时间是在初夏的黄昏,七点钟。先生自己点着了烟,还问学生“抽不抽?”一会吟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然后开讲。据刘烜先生的《闻一多评传》记载,闻一多先生讲《楚辞》,开始报选修的只有2人,后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了。

例二,汪曾祺先生是作家,他曾经用生花之笔描写了先生讲课的特点。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6]

例三,讲《诗经》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并自己动手作注。他让同学找出《诗经》中的一个字,将它在《诗经》中的所有用法都查出来,然后运用工具书去作注,以培养学生的训诂能力[7]。另外,《诗经通义乙》的“原稿体例”,是先《诗经》篇名,次白文,最后择词施训。对有些篇目还加有“篇义”的解释。

例四,据王瑶回忆,先生给研究生讲“中国古代神话”,要求学生选定一个古代神话故事的题目,从类书中先把材料摘录出来,再复查原书,将材料按时代先后排序,分析其繁简情况及有无矛盾现象,然后考察它的来源和流变过程,写出报告[8]

例五,抗日战争爆发,“耳边时来一阵炮声,飞机声,提醒你多少你不敢想的事,令你做文章没有心事,看书也没有心事,拔草也没有心事……”[9]后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下到湖南的长沙组建“国立临时大学”。到了长沙的教授们开始还抱有一个幻想,“等着政府的指示,或上前方参加工作,或在后方从事战时的生产,至少也可以在士兵或民众教育上尽点力。事实证明这个幻想终于只是幻想,于是我们的心理渐渐回到自己岗位上的工作,我们依然得准备教书,教我们过去所教的书了”。“半辈子的生活方式,究竟不容易改掉,暂时的扰乱,只能使它表面上起点变化,机会一来,它还是要恢复常态的。”[10]

例六,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2月19日,“临大”迁滇,先生加入学生的步行团体,旅行3500华里,4月28日到达昆明。5月4日“临大”奉命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且开始上课,先生讲授“尔雅”、“楚辞”。

1940年,开新课“中国文学史分期研究(一)即上古文学史”。

1942年,开新课“周易”、“中国文学史问题研究”。

1943年,开始“新诗选”,与英国友人合作预备出版“中国新诗选译”,并且在“唐诗”班上讲田间的诗。

1944年,开新课“庄子”,同时也讲“尔雅”、“楚辞”。

1945年,暑假过后,先生讲课的内容是“诗经”和“乐府诗”。

1946年,放暑假没几天,7月15日,先生遇刺……

例七,1939年,闻一多先生休年假,以准备新课“中国上古文学史”[11],1940年,致信校长梅贻琦先生,附了“中国上古文学史研究报告”:

●研究旨趣

(一)了解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为文学史之最基本,最直接的材料。

(二)考察时代背景文学史为整个文学史中之一环,故研究某时期之文学史,同时必须顾及此期中其他诸文化部门之种种现象……

●基于上述二项旨趣,本研究工作可分为下列二项:

(一)专书研究(附要目)

(二)专题研究(附要目)

附相关问题论文目录[12]

例八,《诗经编下·风诗类钞甲》中的《序例提纲》:

●三种旧的读法1.经学的2.历史的3.文学的

●三种读法的批评

●本书的读法——社会学的

略依社会组织的纲目将国风重新编次三大类目1.婚姻2.家庭3.社会小类目另见详表。

可当社会史料文化史料读。

对于文学的欣赏只有帮助无损害。

●三种诗体读法各异

1.歌体数章词句复叠只换韵字则用贯读法取各章所换之字合并解释。

2.诗体用直贯读法自上而下依次解释以一章为一段落。

3.综合体缩短时间距离——用语体文将《诗经》移至读者的时代用下列方法带读者到《诗经》的时代。

考古学关于名物尽量以图画代替解说。

民俗学

语言学

声韵摹声字标看以声见义(声训)训正字不理借字。

文字肖形字举出古体以形见义(形训)。

意义直探本源

●注意古体诗特有的技巧

象征瘦语symbolism

谐声瘦语puns

●其他

●以串讲通全篇大义。[13]

例九,在青岛大学:闻一多在中文系讲授《名著选读》、《文学史》、《唐诗》、《英国诗歌》等课程。教学中备课充分,考证翔实,不囿旧规,富有创见,很受欢迎。在《名著选读》课堂上,他讲龚定庵的诗,但也讲阮大铖的诗,使学生们惊异。

例十,从武汉大学时研究杜甫到青岛大学时全面展开对唐诗和《诗经》的研究,短短几年,闻一多既奠定了自己扎实的学术基础,又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学术成就。期间,他完成了《唐诗大系》、《全唐诗汇补》、《全唐诗续补》、《全唐诗辨证》、《全唐诗校勘记》、《唐文学年表》、《全唐诗人小传》、《唐诗要略》、《唐风楼捃录》以及《诗经新义》、《诗经通义》、《风诗类钞》、《风诗辩体》、《诗经词类》等各类著作计近20部。此时亦开始了《楚辞》的研究。

以上例证从不同方面显示了闻一多先生的教学特点:

其一,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且将文学与其他艺术(绘画的)流派作比较分析(例一、例二)。这当然与先生留学经历和画家的身份相关,同时也表现出方法论的价值。

其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治学能力(例三、例四);具体说来就是训诂和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和运用材料的能力。

其三,在战争年代或者外来干扰的影响下,仍然坚守在教学与学术这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例五、例六),这是非常难得的操守。

其四,开新课的充分而严谨,见例七。

其五,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结合,以一种开放的胸襟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的学术成果;将文学的复杂性告诉学生,不以人废言(例九、例十)。

从1927年到1946年,在中国多灾多难的时期,闻一多教授竟然讲授了21门课程!所有这些课程名称和讲课方法都向我们传递着怎样的讯息呢?教授是高等学校中职别最高的教师,他的职责是把知识传授于人。“传道”之人自己的“安身立命”的“道”在哪里,或者他能否身体力行,闻一多先生的教授生涯为我们展示了这个职业生存的最高境界,让我们景仰,同时也让我们汗颜……

【注释】

[1]季镇淮:《闻一多先生年谱》,《闻一多全集》第12卷,463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2]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12卷,197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3]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12卷,414~415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4]刘纳:《怎样在文坛“打出一条道来”》,陆耀东等主编《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朱寿桐:《论闻一多的绅士风度》,陆耀东等主编《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14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6]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南方周末》1997年5月30日。

[7]刘烜选编:《闻一多教育文集》,11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8]刘烜选编:《闻一多教育文集》,12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9]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书信》,《闻一多全集》第12卷,283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10]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书信》,《闻一多全集》第12卷,497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11]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书信》,《闻一多全集》第12卷,359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12]闻一多:《闻一多全集·书信》,《闻一多全集》第12卷,367~369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13]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4卷,456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