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迎接报网联动的新时代

迎接报网联动的新时代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生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切身利益,信息关注度最高。要改变关门办报的倾向,转换信息获取的视角,使报网联动走进群众。三是把报网联动延伸到新闻生产线的上游和下游,让网民直接参与新闻生产,以多种形式提供信息,发表看法,追踪新闻事件。与铁路和电视具有同样革命意义的是,网络带来的“信息”,并非它传送的电子邮件或新闻,而是人类的一种全新的沟通及生存的途径,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消费模式。

迎接报网联动的新时代

我社数字报的开通,为绍兴报网的进一步联动提供了更多的现实条件。众所周知,报纸容量有限,许多报社办厚报却不堪重负;报纸手段单一且与读者交流困难;报纸在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的兴奋点等方面也相对滞后;报纸还受到出报时间的约束。报纸的某些缺陷使得相当数量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眼光离开了报纸,投向了网络。网站互动的传播方式对年轻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视频、直播、论坛、博客、QQ等多种形式任意选择的灵活性让网站大聚人气,传播领域的广覆盖又使网站信息四通八达。绍兴网建立时间不长,日点击率最多时已超过20万。浙江日报曾搞过一个“奥运探营”的活动,结果,在网上有一万多人报名,而在报纸上却寥寥无几。从全国来看,人民网已把许多曾称雄的报刊挤在一边,跃入国内著名媒体前10位。

报网联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摆到了越来越紧迫、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报网联动的本质,是媒体与受众的联动。联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报纸,尤其是党报,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而网络是天然反映社会舆论最真实、最敏锐、最及时、最充分的渠道,因此,实现报网联动,实际上是解决报纸创新的动力机制问题。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舆论引导“从人民群众最关注、最兴奋的地方入手”,这既是对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实施报网联动最根本的指导方针。我们要把“从人民群众最关注、最兴奋的地方入手”的要求,具体化解到报网联动的内容中去。

第一,通过重大主题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在交流互动中达到思想统一。重大主题报道的本质是把党和政府的意志化为人民群众的行动,同时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要求提升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和措施。如当前正在开展的“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报道、“建设越州新城”报道;以及我们不久后要推出的“创新创业三十年”系列报道,都是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是很好的报网联动话题。

第二,用心发现、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让广大人民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架起报网联动的桥梁。典型可以是象卞峰煜那样重大的,也可以是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凡人好事。在文化观念多元和利益格局复杂的今天,人们渴望了解和沟通有关善人善举的信息。

第三,在热点引导方面,报网联动有着广阔的天地。过去,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对有些社会热点的议论只允许在网上出现(客观上也止不住),而不允许在报纸上刊登,报纸眼睁睁地被边缘化了。对此,群众的意见是很大的。现在,党中央高度重视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问题,对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已经不存在“要不要报”、“能不能报”的问题,而是要“加快破题”,及时、准确地报道。人民日报第二版的“热点解读”与人民网的联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它的解读不仅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还把群众的疑问和呼声、政策背景的交代结合在一起,群众很欢迎,网上很热闹。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名记者、名栏目,我想,真正的名记者、名栏目,很可能就是在同广大读者、网民的交流过程中脱颖而出的。

第四,做好服务群众的民生报道,把它作为报网联动的主战场。民生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切身利益,信息关注度最高。要改变关门办报的倾向,转换信息获取的视角,使报网联动走进群众。一是要多用民生话题鼓励网民和读者自主参与。二是让普通民众在栏目和节目中多露脸,拥有话语权。三是把报网联动延伸到新闻生产线的上游和下游,让网民直接参与新闻生产,以多种形式提供信息,发表看法,追踪新闻事件。南方日报去年有10万条新闻线索就是来自网民,我想我们每月的评稿,不妨也可以尝试让网民、读者参加,评出他们眼中的佳作。

法国哲学家让·博德里亚说,铁路带来的“信息”,并非它运送的煤炭或旅客,而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新的结合状态;电视带来的“信息”,并非它传送的画面,而是它造成的新的关系和感知模式、家庭和集团传统结构的改变。与铁路和电视具有同样革命意义的是,网络带来的“信息”,并非它传送的电子邮件或新闻,而是人类的一种全新的沟通及生存的途径,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消费模式。对这样一种途径和方式,我们正在面临一些时代性的问题,我们无法做到视而不见。报网联动,解决的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问题,而是解决报纸能否长期存在并发展的战略问题;同时它也不仅仅是采编业务问题,而是推进网络、报业经营模式一体化,促进媒体经营事业繁荣发展的综合性问题。它是一把双刃剑,就看我们如何把握。

(2007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