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来历

时间:2023-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元宵变成一个节日,是那个有名的隋炀帝杨广兴起来的。此后沿袭下来,便成为闹元宵。大业三年元旦,大业五年西巡,以及斐炬同西域各国的交易中,都曾经为了这个目的而花费万万计的钱财,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为了炫耀而不惜造假,在好胜的杨广看来,可能是颇为得计的。所欠的就是那些几度在元宵佳节中陪着他一起玩乐,一起在外国人面前摆阔气排场的亲信们,用巾带来结束他这条早该完结的生命。

南方的冬天是虚应故事,还没有穿过棉衣,就已经是元旦了。休息在家,想起了有关过年的种种风俗,不禁翻起书来。

历史上记载,过年时燃灯游戏,大约起于南北朝时代。“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已经相当热闹了。但那时还没有成为一年一度必得那样热闹一番的规矩。隋初,曾有人上书,认为这种行乐,“无益于化,实损于民”,还下令禁止过。把元宵变成一个节日,是那个有名的隋炀帝杨广兴起来的。

大业六年正月,杨广召集诸蕃酋长到洛阳。他命令在端门街盛陈百戏。表演者达三万人,执丝竹的一万八千人,那声音在数十里外都可以听见。为了给这些人做衣饰,长安、洛阳的缯帛为一之一空。戏乐自黄昏一直表演到天亮,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此后沿袭下来,便成为闹元宵。

杨广是一个出名会吃喝玩乐的皇帝。他这一手,当然是为了玩。可也有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在外国人面前摆排场,夸富裕,让他们“大骇”。

其实,在外国人面前“示中国之盛”,这也不是头回。大业三年元旦,大业五年西巡,以及斐炬同西域各国的交易中,都曾经为了这个目的而花费万万计的钱财,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还是大业六年,诸蕃请求到丰都市交易。杨广下令整饰商店,盛设帷帐,连菜摊都要用龙须席铺地。蕃客路过酒食店,店主人得邀请他们进去大吃大喝,不收银钱,骗外国人说:“中国丰饶,吃酒饭不收钱。”外国人果然惊叹中国真是了不起。

为了炫耀而不惜造假,在好胜的杨广看来,可能是颇为得计的。见到外国人“大骇”,大概也兴高采烈了一阵。然而,骗人的事情总得露馅。当场就有外国人指着那些用缯帛缠着的树,问:“中国也有穷人,衣服都穿不上。你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缯帛送给他们,却拿来缠树?”市人惭愧得答不出话来。

应当说,这位市人还比较正派。他不会胡编一套去对付外国人以维护那虚假的面子。这位外国人也未必不是一个有良心的、值得敬佩的真朋友。可以设想,酒醉饭饱之余,如果糊涂,看不出造假,称赞一番,那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看出有假,由于别人盛情招待,不得不讲几句惊叹中国了不起的客套话,那也是可以谅解的。可怕的是,虽然看出其中有假,却心怀叵测,装作糊涂,一味称赞,希望这类粉饰升平的假事越多越好。这类称赞多了,假排场会越来越厉害,老百姓的苦头就会越来越多,甚至可能搞到整个国家在粉饰升平中被毁灭。

《资治通鉴》中指出,由于同西域各国往来,“所经郡县,疲于迎送,糜费以万万计,卒令中国疲弊以至灭亡”。这种说法可能不够准确。但这种为摆排场而造假的作风,一旦传染开去,倒确实是个致命伤。

杨广是靠装成不好声色的样子,讨得杨坚的喜欢,夺去杨勇的皇太子席位的。当上皇帝之后,他的作为比被废的杨勇更加荒唐。几年时间,就把杨坚统治时期积累下来的家底耗费得七七八八,搞得贫民甚至中小地主都几乎全数破产,不得不起来造反。大业八年,杨广已经给农民大起义的威力吓得惊悸万分,晚上没有几个妇人像哄小孩那样摇抚就无法入睡。过去,有人非议他招待外国人,他讨厌,他杀人,因为那种说法煞他的风景,妨碍他的造假招摇。如今,他听不得“天下多盗”这类说法,认为讲这类话的人是“以贼胁我”,也该杀头。既然有那么一些人为了满足他向外国人夸富而弄虚作假,自然也会有一些人(也许还是那一批)去封锁真消息,制造假情报。他们对杨广说,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只有一些“鼠窃狗盗”,“未足为虚”。“由是盗贼偏海内,陷没郡县,帝皆弗知也”,封锁得紧紧的,其实,这首先是杨广自己就很乐于躲在江都的宫殿里,同外界隔绝着,被封锁着,在歌舞升平气氛中乐得一天算一天。越到后来,他越需要这种蒙蔽。正如他的皇后意识到的,一生靠讲假话过日子的杨广,这时真话对他不仅没有用处,反而只能增加他的忧虑。所欠的就是那些几度在元宵佳节中陪着他一起玩乐,一起在外国人面前摆阔气排场的亲信们,用巾带来结束他这条早该完结的生命。

隋炀帝完蛋到现在,已经一千多年,元宵节也就过了一千多次。风俗是留传下来了,当然已经不像大业六年那样奢靡。这不是什么“今不如昔”,是好事。最好是把其中的假排场都扫刷得干干净净。

198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