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熟悉喜欢刘禹锡的诗

熟悉喜欢刘禹锡的诗

时间:2023-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全唐诗》注此诗是刘禹锡赴苏州刺史任途中,扬州大司马开宴,命妓侍酒。而毛泽东在此批引刘禹锡的这首诗,意为美国官员诬蔑中国的新生事物由来已久,不足为奇,“司空见惯”了,让他们哀号伤心去吧。除此之外,他还圈画批注刘禹锡的诗。刘禹锡被贬南方期间,曾仿民歌而写成了《竹枝词》等诗,后又与白居易写过《杨柳枝词》等。从谈话中,她发现毛泽东不仅很喜欢刘禹锡的文学作品,而且还相当熟悉。

十五、熟悉喜欢刘禹锡的诗

1959年,毛泽东一次在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话时说:“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刘禹锡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

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主要是指刘禹锡的散文《天论》等。然而,刘禹锡又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政治人物,早年曾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南方。毛泽东不仅对他的生平十分了解,而且对他的诗歌也十分喜欢。其诗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齐名,人称“刘白”。

1958年11月10日,新华社编印的《参考资料》第2504期,以《美官员竭力诬蔑我人民公社运动,但承认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并说南十分注意这一发展》为题,刊载了合众国际社的电讯,抨击了中国的人民公社。毛泽东看了以后,不禁在这则电讯的天头和旁边批了刘禹锡的《赠李司空妓》一诗:

高髻危冠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此诗第一句中的“危冠”,原文为“云鬟”,二句中的“杜韦娘”为歌曲名。据《全唐诗》注此诗是刘禹锡赴苏州刺史任途中,扬州大司马开宴,命妓侍酒。刘在席上赋诗相赠。而毛泽东在此批引刘禹锡的这首诗,意为美国官员诬蔑中国的新生事物由来已久,不足为奇,“司空见惯”了,让他们哀号伤心去吧。

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白居易曾赠诗与刘禹锡,而刘禹锡也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回赠,全诗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毛泽东对此诗相当喜欢,特别是对第五、六两句,曾加以引用。1959年,正是大跃进和三面红旗热火朝天之时,毛泽东也充满自信,批示道:

唐人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再接再厉,视死如归,在同地球开战中要有此种气概。

毛泽东生前曾抄过刘禹锡的许多诗,如《始闻秋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游玄都观绝句》、《再游玄都观绝句》、《听旧宫人穆氏唱歌》、《和令狐相公别牡丹》等诗,他都用毛笔抄过。除此之外,他还圈画批注刘禹锡的诗。在一本《唐诗别裁集》中,毛泽东在“刘禹锡”的这个名字上面,用红铅笔画着一个大的圈记,旁边则用黑铅笔画着一条粗重的线。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题前,他用红铅笔画着圈,对全诗则用红、黑两种笔迹作了圈画。他对其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似乎特别欣赏,用红铅笔画了着重圈。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这首诗后评道:“‘沉舟’二语,见人事不齐,造化亦无如之何。悟得此旨,终身无不平之心矣。”毛泽东对此话作了断句后,在“造化亦无如之何”下又画了一条着重线,并批注道:“此种解释是错误的。”提出了与沈德潜不同的意见。

刘禹锡被贬南方期间,曾仿民歌而写成了《竹枝词》等诗,后又与白居易写过《杨柳枝词》等。这些诗清新活泼,节奏明快,毛泽东也十分喜欢,在这些诗上都作了圈画。

然而,毛泽东似乎更喜欢刘禹锡的那些怀古诗。如《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能毛泽东对这首诗特别喜欢,居然对此诗圈画过六次。刘禹锡另有《蜀先主庙》一诗,诗云:“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毛泽东批注道:“略好。”

1975年5月,毛泽东因患老年性白内障,双目视力很差,不能看书,但他又有看书的习惯,于是北京大学的讲师芦荻先生被请到他身边,来陪他读书。

“啊,1948年参加革命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毛泽东一见到芦荻,便高兴地说,随后又问:“你大概喜欢秋天吧?”

芦荻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好。

毛泽东爽朗地笑了:“你为什么叫芦荻?会背刘禹锡写的《西塞山怀古》这首诗吗?”

芦荻当即把这首诗背诵了一遍。毛泽东听完,又用湖南口音铿锵有力地吟诵了起来: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至此,芦荻才知道他是用此诗的最后一句,巧妙地说到了她的名字,使她在这样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中,把紧张激动的心情平静了下来。

毛泽东见她一直站在床前,就叫她坐下来,与她谈论起了刘禹锡。从谈话中,她发现毛泽东不仅很喜欢刘禹锡的文学作品,而且还相当熟悉。他会用湖南乡音很重的声调背诵刘禹锡的著名诗篇《乌衣巷》、《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还会全文背诵刘禹锡脍炙人口的散文《陋室铭》。对于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他更是赞赏不已,边诵边讲,表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芦荻没想到毛泽东对刘禹锡的作品竟如此喜欢和熟悉,她一边感到惊奇,一边坐在一侧认真地听着。毛泽东的秘书、医护人员以及陪她来的谢静宜,都在旁洗耳恭听,室里一片安静,只有毛泽东的讲话声。

过了好一会儿,毛泽东才把话题转到了魏晋时的文学家阮籍。

也许张春桥、姚文元等从侧面了解到毛泽东喜欢刘禹锡的文学作品,因此,在批林批孔、评法批儒的年代里,当时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红旗》杂志还专门发表过一篇长篇文章,题目是:《论刘禹锡的政治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