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王安石“傲睨汉唐”
王安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同时也是非常优秀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都有很高的成就。人们都知道毛泽东喜欢韩愈、柳宗元的文章,但对王安石的文章及其诗词的态度如何,还很少有人知道。
在长沙读书时,毛泽东听说黎锦熙好学而博识,课余时间,经常去向他请教询问有关学问的事。那时,毛泽东感到学校教育浊败,不想在校求学,而想到深山幽谷中去攻读古代书籍,然后再下山接受新学。但黎锦熙却不赞成这一做法。1915年9月6日,毛泽东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便谈到这一情况,并谈到了王安石。他说:“盖通为专之基,新为旧之基,若政家、事功家之学,尤贵肆应曲当。俾士马克,通识最富者也。即今袁氏,亦富于通识者也。错此则必败。其例若王安石,欲行其意而托于古,注《周礼》,作《字说》,其文章亦傲睨汉唐,如此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在读《古文辞类纂》、《唐宋名家词选》、《词综》等书时,也每每读到王安石的词和散文。1957年3月19日至20日,毛泽东从徐州经南京,又坐飞机到上海途中,触景生情,欣然命笔,为身边的工作人员抄下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此词忧国伤时,情怀苍凉,与范仲淹《渔家傲》诸篇,均开苏、辛豪放词之先,在北宋词坛尤为难得,难怪毛泽东如此喜欢。
毛泽东在读文学作品之外,也很喜欢读古人的诗话,如《历代诗话》、《随园诗话》等。他对诗话中论及王安石的文字相当重视。如宋人的《西江诗话》是以诗人编排辑录,毛泽东读此诗话时对陶渊明、晏殊、欧阳修、黄庭坚、杨万里、洪皓、洪迈、文天祥等人都作了很多的圈点勾画,但没有一个可以超过王安石。也就是说:毛泽东对涉及王安石的段落圈画得最多。如“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含蓄。……后为郡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约取,始尽深婉不迫之趣。乃知文字虽工拙有定限,然必视其幼壮,虽公方其未至,亦不能力强而遽至也。”又如:“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读之不觉有对偶,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在这些话的旁边,毛泽东都加了圈点,在“始尽深婉不迫之趣”旁,还重笔画着曲线,天头上画着大圈,对所举王安石的诗句,也都画了圈。诗话中提及王安石作诗的逸事,他在书的天头上也画了大的圈记。
由此可见,毛泽东对王安石的诗、词、文三者都表现出不小的兴趣,对王安石的文学成就也是肯定和赞赏的。直到晚年,毛泽东还布置过对王安石散文的注释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