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毛泽东与朱熹的诗文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他不仅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散文家。毛泽东早在长沙读书时便已接触到了他的著作和思想。
朱熹在《朱子文集》卷六《答王子合》一信中有“大抵吾辈于货色两关打不透,便更无语可说也。”毛泽东便在《讲堂录》中记道:“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其语出自朱熹无疑。
朱熹集注的《大学》也是过去私塾学生的必修之课,毛泽东早年也曾读过。朱熹在《大学》的集注中补充说:“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于是,毛泽东1915年9月6日在给萧子升的信中,开头便谈朱熹。他写道:
子升学长足下:
仆读《中庸》,曰博学之。朱子补《大学》,曰: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至乎其极。表里精粗无不到,全体大用无不明矣。(1)
朱熹在《朱子语类》卷八中说:“人多言为事所夺,有妨讲学,此为‘不能使船者嫌溪曲’者也。遇富贵,就富贵上做功夫,遇贫贱,就贫贱上做功夫。”毛泽东似乎很欣赏这段话。1915年11月9日,他在给黎锦熙的信中曾引朱熹此话而自责。他写道:
……弟在学校,依兄所教言,孳孳不敢叛,然性不好束缚。终见此非读书之地,意志不自由,程度太低,俦侣太恶,有用之身,宝贵之时日,逐渐催落,以衰以逝,心中实大悲伤。昔朱子谓:“不能使船者嫌溪曲。”弟诚不能为古人所为,宜为其所讥……(2)
也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毛泽东与罗章龙经常相会于天心阁,在旧垒城堞间散步,星期日则相约到长沙郊外远游。
当时,湘江边上有一个朱张渡,这个渡口的名称即是因朱熹和张栻的关系而得名。朱熹和张栻均为南宋的大学者和诗人,且都在长沙讲过学,故这渡口即以他们两人的姓而命名。那时的湖南青年多半熟知。一天清晨,毛泽东忽然想到岳麓山一游,同时看看赫曦台上朱熹与张栻的联句,便踏着满地大雪,来到罗章龙住处。罗章龙见他兴致勃勃的样子,便一口应承。
上午8时,两人走出长沙南门,冒着严寒,来到朱张渡。两人走进一个茶亭,因地思人,便讨论起朱熹和张栻在湖南产生的思想影响。随后,两人便从朱张渡乘船,渡过湘江。到了自卑亭,两人在亭内稍作休息,便议定两人分南北两路登山,即彼此各由凤凰山及天马山登上云麓宫,以先到者为胜。
那时刚下过大雪,山路几被封,北风呼啸,层冰嵯峨,禽鸟息鸣,不见人踪。罗章龙攀登了约两小时,到达北海碑亭,从树隙窥见毛泽东还在印心石屋小径上彳亍而行,艰难攀登;最后,两人奋勇直上,登到云麓宫最高处。傍晚下山路过赫曦台,终于看到了朱熹与张栻的联句:
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
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
怀古壮志士,忧时君子心。
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
两人凭吊朱、张遗踪诗句,又念及自身,感到此时此地,对诗中的高尚情操和哲理内涵似乎有了更深的理解,一时怅然不已。
在返回的路上,两人重新乘舟渡湘江。感慨之下,两人模仿起朱熹和张栻,联句共成一首五律,诗云:
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桔灯。
鸟啼枫径寂,木落翠微冥。
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
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3)
后来,毛泽东与罗章龙都成了共产党内的著名人物。而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朱熹的哲学著作和文学作品仍有所接触。
1949年6月30日,已经来到北平的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写下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引用了朱熹在《中庸》的注文中说过的话。他说:
宋朝的哲学家朱熹,写了许多书,说了许多话,大家都忘记了,但有一句话还没有忘记:“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即以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之道,还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之身。如此而已,岂有他哉!(4)
1958年9月,毛泽东邀张治中一起到武汉、合肥、上海等地视察工作。到了合肥,毛泽东便向安徽省有关部门借来了《安徽省志》和朱熹的《楚辞集注》,并问张治中:“你读过《楚辞》吗?”
张治中答道:“未读过。”
毛泽东说:“这是好书,我介绍你有空看看。”
接着,他便由《楚辞》谈到《论语》,谈到朱熹对《论语》的注释,继而谈到朱熹。一谈到朱熹,毛泽东便对张治中说:“朱夫子是你们安徽人。”
张治中忙说:“朱夫子被江西抢去了,婺源县现在划归江西。”
毛泽东又说:“婺源虽然划归江西,但不能因此改变朱夫子的籍贯,七八百年来他一向被认为是安徽人嘛。”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好读《楚辞》,对朱熹的《楚辞集注》尤感兴趣。1959年10月23日,他将离京外出,在他指名要带在路上看的书籍中,就有朱熹撰写的《楚辞集注》和《屈宋古音义》。“文化大革命”中,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邀来中国访问,毛泽东与他会谈后,就赠送给他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朱熹的《楚辞集注》。
【注释】
(1)《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1页。
(2)《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0页。
(3)《亢斋汗漫游诗话(三)》,罗章龙,载《湘江文艺》1980年第2期。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