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与民歌

毛泽东与民歌

时间:2023-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非常高兴,在视察工厂或农村时,经常会看墙壁或黑板报上抄写的民歌。康濯见毛泽东对民歌如此有兴趣,就在毛泽东行将离开徐水时,双手捧着县里用土纸油印的一厚本民歌创作集递送到他面前。这一年,毛泽东对民歌似乎特别感兴趣,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或提到。毛泽东读后,对他们说:“水分太多,还是旧的民歌好。”1959年3月,毛泽东在郑州中央工作会议上谈到了1958年的民歌运动。

五十三、毛泽东与民歌

在陕北的时候,毛泽东非常注重文学的大众化问题,他不仅读过并记得历史上的一些民歌如《敕勒歌》等,而且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民歌,也十分注意。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陕北访问,毛泽东常邀他去吃饭。有一次,他对斯诺说:“吃辣椒多少能反映一个人的斗争精神,革命者都爱吃辣椒。因为辣椒曾领导过一次蔬菜造反。我们家乡湖南出辣椒,爱吃辣椒的人也多,所以‘出产’的革命者也不少,如黄兴、陈天华以及红军中的彭德怀、罗荣桓、王震、贺龙等。而在世界上爱吃辛辣食物的国家,往往盛产革命者,如法国、西班牙、墨西哥、俄国等等。”说到这里,他哈哈大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一首他最喜爱的《辣椒歌》:

远方的客人你请坐,听我唱个辣椒歌。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湖南人待客爱用辣椒。虽说是乡里土产货,天天可不能少。要问辣椒有哪些好?随便都能说出几十条:去湿气,安心跳,健脾胃,醒头脑。油煎爆炒用火烧,样样味道好。没得辣子不算菜呀,一辣胜佳肴。(1)

斯诺听了,反问说:“意大利人也是以爱吃辣椒和大蒜出名,怎么现在不出革命家,反而出了墨索里尼?”

毛泽东笑了,用一句中国俗话回答道:“辣椒是穷人的大荤。”

1938年4月,毛泽东应邀到鲁迅艺术学院作题为“怎样做艺术家”的报告,其中曾谈到民歌。他说:“夏天的晚上,农夫们乘凉,坐在长凳子上,手执大芭蕉扇,讲起故事来,他们也懂得胡适之先生的八不主义,他们不用任何典故,讲的故事内容却是那么丰富,言辞又很美丽。这些农民不但是好的散文家,而且常是诗人。民歌中便有许多好诗。我们过去在学校工作的时候,曾让同学趁假期搜集各地的歌谣,其中有许多很好的东西。”

1953年的某个星期天,毛泽东要去视察十三陵库区,带着女儿李敏一起去。汽车向前飞驰,突然,一座龟驮石碑一闪而过。毛泽东叫停车,并带着李敏下车,围着石碑转了几圈,还停下步来细看碑文。一会,他问李敏:“娇娃,你说说王八为什么要驮石碑呢?”

李敏摇了摇头。

毛泽东略微想了想,便用他那浓重的湘音唱道:“望望东来望望西,望见王八驮石碑。我问王八犯了什么罪?上辈子卖酒对了凉水。”

上了车,他接着给女儿讲:“驮石碑的不是王八,也不是乌龟。它的真名叫赑屃(bìxì),神话里传说,它是龙王的儿子。龙王有九个儿子,九个儿子中数它力气大,而且性格好,又善背重东西。它的身体形状和其他兄弟也不一样,它体形像龟,可头部又像龙。古人为死者立碑时,就想怎么能让碑经久不倒,能保存千秋万载,于是就想到了它,就把它请来。把碑立在它背上,想借助它的力气,让人名传千古。……明代十三陵的石碑,是功德碑。就是靠它这龙首龟身给驮到现在,它还要继续驮下去。……”(2)

毛泽东在1957年初约见臧克家、袁水拍时还说:“过去每一时代的诗歌形式,都是从民间吸收来的。要调查研究,要造成一种形式。过去北京大学搜集过民谣,现在有没有做?”

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还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他曾发动学生写民歌。几百学生,各省都有,从这些民歌里可以懂得许多东西。这些民歌后来掉了,非常可惜。因此,他希望各地方要注意收集表达广大人民创造热情的民歌。

也就在这一年,为了响应毛泽东提出的三面红旗和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号召,全国人民掀起了一股高涨的创作民歌热潮。毛泽东非常高兴,在视察工厂或农村时,经常会看墙壁或黑板报上抄写的民歌。如他在这年视察河北徐水农村时,就在康濯和县委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好几次停下步子,看写在墙壁上的民歌,有时用指头点着字句从头念到尾,然后就点头赞许,并欣然笑着望望左右陪同的人。

康濯见毛泽东对民歌如此有兴趣,就在毛泽东行将离开徐水时,双手捧着县里用土纸油印的一厚本民歌创作集递送到他面前。

毛泽东旁边的一个随行人员刚伸出手要接,毛泽东却先接了,并用两只手托着掂了掂分量,又念了念封面上的题目,这才把书交给旁边的随行人员。

这一年,毛泽东对民歌似乎特别感兴趣,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或提到。据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中载,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就说:“搞点民歌好不好?请各位同志负个责任,回去以后搜集点民歌。各阶层的人,青年,小孩都有许多民歌,搞几个点试办,每人发三五张纸,写写民歌,不能写的找人代写,限期十天搜集。这样,会收到大批旧民歌,下次会印一本出来。”

后来,他在一次会上又说:“昨天,周扬同志的民歌讲得好。各级党委、支部都要收集一些民歌。我们有九万个乡,每一个乡出一集就有九万集,太多了,少出一些,出一万集。新民歌,一般的,社会上流行的,发给每一个人一张纸,请你把民歌写下来。”

在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说,我看中国诗的出路恐怕是两条: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这两方面都提倡学习,结果产生一个新诗。现在的新诗不成型,不引人注意,谁去读那个新诗。将来我看是古典同民歌这两个东西结婚,产生第三个东西。形式是民族的形式,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

不过,大跃进民歌运动中固然有些好诗,但太多、太滥。郭沫若与周扬便在1958年底至1959年1月,特意精心选出了三百来首,编为《红旗歌谣》。毛泽东读后,对他们说:“水分太多,还是旧的民歌好。”

1959年3月,毛泽东在郑州中央工作会议上谈到了1958年的民歌运动。他说:写诗也只能一年一年的发展。写诗不能每人都写,要有诗意,才能写诗。几亿农民都要写诗,那怎么行?这违反辩证法。放体育卫星、诗歌卫星,通通取消。

也是在这一年,友人蒋竹如寄了非格律化却又押韵的诗给毛泽东看。毛泽东读后,给他写了封信,其中说:

律诗是一种少数人吟赏的艺术,难于普及,不宜提倡。惟用民间言语七字成句,有韵的非律的诗,即兄(指蒋竹如——编者注)所指民间歌谣体裁,尚是很有用的。(3)

同年8月2日,毛泽东在一封信中抄写了一首昔人咏疟疾的诗。此诗犹如民歌民调,云:

冷来时冷在凌冰上卧,热来时热得在蒸笼里坐,

疼时节疼得天灵破,颤时节颤得牙关挫。

只被你害杀人也么哥,只被你害杀人也么哥,

真个是寒来暑往人难过。

毛泽东虽然对1958年大跃进民歌运动还不很满意,但他对当今的民歌并没有丧失信心。1961年3月23日,他在广州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到他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发动学生写民歌的事,他说:“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时候,我发动各省来的学生抄写民歌,每人十首,十人百首,百人千首,三百人就有三千首民歌,还有一个人抄写了几十首的。其中包括内蒙古、黑龙江的,只是没有青海、新疆的。我对他们说:你们抄写民歌,我发纸,每人发几张纸。一个人长到十几、二十几岁,总能记得一些民歌。从这些民歌里面可以懂得许多东西。这几千首民歌后来丢了,非常可惜。”

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在给陈毅的一封信中,又提到了中国诗歌发展和民歌之间的关系。他说:

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4)

因为在毛泽东看来,民歌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他在谈文艺问题时,总是很强调民歌。他曾经说:“民歌,由四言,发展为五言,最近七言的又多起来了。”显然,他把民歌作为了新诗发展的希望所在。

【注释】

(1)《斯诺:〈西行漫记〉之外的故事》,孙国林,载《新华月报》2012年第8期(上半月)。

(2)此事参见《我的父亲毛泽东》,李敏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60—63页。

(3)《毛泽东和诗》,张贻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32页。

(4)《毛泽东书信选集》,第60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