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也谈如何提高我国科学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也谈如何提高我国科学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时间:2023-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提高我国科学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是一个我国科学界、出版界和有关评估机构共同关心的议题。在客观、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在众多的国内期刊中筛选出一些质量较高、有一定国际影响、代表我国各学科最高水平、已经或有潜力进入SCI的期刊,作为重点扶植对象。为了把重点期刊办好,使我国有更多的期刊进入SCI,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给刊物松绑、放权是大势所趋,建议有关部门三思。

也谈如何提高我国科学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如何提高我国科学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是一个我国科学界、出版界和有关评估机构共同关心的议题。师昌绪、田中卓等先生在《自然科学进展》1997年第7卷第4期发表文章,就如何进入SCI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王仁先生在1997年9月3日的《中国科学报》发表文章专门论述了学报的影响因子问题。我读后深受启发,也想提出刍议,为解决这一重要而困难的问题献策。

大力扶植重点期刊

在客观、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在众多的国内期刊中筛选出一些质量较高、有一定国际影响、代表我国各学科最高水平、已经或有潜力进入SCI的期刊,作为重点扶植对象。既是重点,就要提高其在国内的地位。建议在“核心期刊”之上再设立一个更高的档次,不妨就称为“重点期刊”。现行的“核心期刊”概念较模糊,囊括了许多属于不同水平的刊物,作为国内刊物惟一的评估标准也是不合理的,给重点期刊正一个名很有必要。既是重点,就要舍得投资,保证其有可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质量,不但要提高纸张、印刷、图版制作、装帧等方面的出版质量,还要提高其对外宣传力度,包括宣传资料的印刷、刊物样本的邮寄以及增加免费单行本的数目等。我国在这方面同国际上差距很大,不加大经费投入是不行的。

关于经费来源,主要应靠上级投资。只要少办些低水平重复的刊物,钱是可以集中使用的。此外,还应在政策上允许刊物以适当篇幅刊载国内外的科技产品广告。这并不妨碍学刊质量,相反还可收到科技信息交流之效。当然,广告内容应限制在科技产品,并且内容是严肃的。连Science这样世界一流刊物都采用的成功做法,我们却拒绝仿效、自缚手脚,是不明智的。加强科技产品的广告刊载工作,办刊的财源就会增加不少。

大力提高论文的水平

这是办成国际知名刊物的灵魂。国内学报级刊物中确实不乏可与国际媲美的优秀论文,但总体上仍有较大的差距,加之近年来把SCI作为各项评估的首要标准,拉大了与国内刊物的档次距离,更给后者的稿源增加了压力。为了吸收优秀稿件,除继续努力在提高国内作者稿件水准上下功夫这个主要方法外,还应动脑筋吸收一部分国外作者的稿件,这也是办国际刊物的重要方面。所谓国外作者,包括两类人:一类是外籍知名学者,另一类是已在国外定居并已取得稳定职位的优秀留学人员。可以聘他们当编委或外籍编委,通过他们吸收国外来稿和参加英文稿的评审。欢迎他们投交原始论文,还可以请他们写review或minireview。给他们一块园地,对双方都有益。

坚决而有步骤地增加英文在刊物中的比重

这不是指办同一刊物的英文版。“一刊两版”有多年的历史,有成功的经验,但也有弊病,不宜推广。实际上,近年来不少刊物办英文版并没有收到增加国际影响的预期效果。更有效的途径是对中文刊物的改造,即增加英文的比重。日本在“二战”后曾经历过这样的过程,由日文为主到日文、英文并重,最后到英文为主,经过这种转化,刊物就逐渐实现国际化了。

根据我们的国情,重点期刊当前可以包含两种论文模式:一是中文全文、英文摘要的现行模式,但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增加英文的分量:①取消图、表和图版的中文说明而完全代之以英文。②参考文献目录全部采用英文。③提高英文摘要的相对独立性,包括适当增加其字数;在英文摘要中可引证主要参考文献以及正文中的图、表;用英文标注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用英文标注资助来源与致谢等。另一种模式是英文全文、中文摘要。

为了鼓励更多的作者撰写英文稿件,可以制定若干优惠措施,例如:在同等水平条件下,优先刊发英文论文;适当减少英文论文的版面费;增加稿酬或单行本数量;提高英文稿件的评审费和编辑人员的奖金;等等。撰写、审查和编辑英文论文比编辑中文要耗费更多精力,所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也是合理的。

总的观点是,要提高我国科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首先要有改革与拓新的精神,其次要仿效国际上成功的榜样,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然后努力加以实施。因循守旧,是不可能奏效的。据我所知,近年《植物学报》等刊物已在改革上下了很大气力,取得了不少经验,从而在期刊评估中的排位不断上升。不过,虽然有些措施是学报编委自己有权制定的,而更多的措施(特别是资金来源方面)还需要上级部门的批准与支持。

为了把重点期刊办好,使我国有更多的期刊进入SCI,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给刊物松绑、放权是大势所趋,建议有关部门三思。

(原载《中国科学报》,1997年11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