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旗手和歌者

旗手和歌者

时间:2023-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我在查阅报刊资料时,偶然看到十几年前刊发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已故诗人鲁藜题为《啊,延河……》(外三首)的旧作,十分高兴。但是延安对鲁藜来说太重要了,具有人生里程碑的特殊意义。鲁藜曾把延安比作追求真理的“灯塔”,尤其是处于暗夜未尽的年代,理想与信念更是一座能穿越时空的永恒灯塔。最优秀的诗人都是时代的预言家,进军队伍中的旗手,人民大众的歌者。

最近我在查阅报刊资料时,偶然看到十几年前刊发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已故诗人鲁藜题为《啊,延河……》(外三首)的旧作,十分高兴。诗人生前留下许多旧作和手稿,被装入他家的几个大麻袋里,都怪我检选不仔细而疏漏了,因此没有收入2004年我和张学新合编出版的《鲁藜诗文集》里。那时候所以没有定名《鲁藜全集》之故,就是考虑到尚有一些作品流失了,现在已知的约有十多篇诗文。

诗是作者情绪记忆中的珍品。《啊,延河……》,这首诗仅有十行,恰是记录下鲁藜于1946年初的一段重要历史行程,他奉命参加“南方政党军工作团”即将离开延安,他在延安“文协”和“鲁艺”的战友也同时开赴东北、华北两个解放区。但是延安对鲁藜来说太重要了,具有人生里程碑的特殊意义。诗中极深沉地表示:“我不忍离去,走来走去/回答你那熟悉的呼唤/我静静地徘徊在你身边/用我的歌声永远围绕着你”//“延安啊,当我将离开你时/你变得那么多情”。1939年秋后诗人抵达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军事,无意中写出了成名作《延河散歌》,从此坚定地走上诗歌创作的大道,这便是暗指“用我的歌声永远围绕着你”的深意。当他要告别这座名城时思绪万千,越发感到“你变得那么多情”,这种心境多么逼真而亲切呵!鲁藜的抒情诗显得清新可亲,也是他一贯保持着的艺术风格。自从抗战以来,西北这座古城一跃成为时代潮流的政治文化中心,曾令多少革命者无限向往之。诗人臧克家一度想奔赴延安,不料被滞留在徐州,他后来说:“人生不喝延河水,总觉得缺点革命味!”诚然如此。

其他三首诗同样写得很精彩,洋溢着灵魂中的深悟和呼唤,同时是一种真情的流露。《道路》偏重于哲理思考,“……生命闪着光波/我以诗开辟一条道路”//“给世界以憧憬/给人生以色彩”。他写哲理诗不忘插上美学的翅膀飞翔,而拒绝单纯的说教,故能独树一帜。在《走向新时代》里,借用沙漠中坚韧跋涉的骆驼意象符号,表述所有革命战士无比忠诚的情怀:“永远不停息,永远充满信念——没有走不完的沙漠河。”在延安最艰苦的岁月里,每个革命人都迎着新时代的曙光,“永不疲倦,不失望地走着”,这就是常说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实际上任何时候都需要它的支撑。鲁藜曾把延安比作追求真理的“灯塔”,尤其是处于暗夜未尽的年代,理想与信念更是一座能穿越时空的永恒灯塔。《把光芒留给灯塔》这首诗构思精巧,时间无情地消逝,奔流的浪花虽然灿烂,但只有思想的光芒才能长存,可谓语出惊人。这种人生体验仅属于他自己,一个年轻时从海外归来的诗人,再次赋予“灯塔”光芒四射的哲理意蕴。很显然,对发掘诗歌意象的高度,正标示着在艺术上取得美学价值的提升与突破。

上述这几首诗作,均作于1946年内,由此可见诗人对于革命道路和未来的前景,始终怀抱着获得最后胜利的热切期待。最优秀的诗人都是时代的预言家,进军队伍中的旗手,人民大众的歌者。诗不可无病呻吟,却未必承诺思想意识对艺术创造的催化作用,然而在今天仍存在不良偏向。阿垅早已说过这样的诗话:“诗是需要高大的灵魂和阔大的情感的,即使只是在小小的一首里。”(见《人·诗·现实》)人为什么写诗?诗要表现自己的一片真情,回答关于生活的重大问题。

2003年初冬于天津

载《香港文艺家》2013年第4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