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解读唐诗“桃花潭水”

如何解读唐诗“桃花潭水”

时间:2023-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是把诗中的“桃花潭水”说成是“这池潭水”全错了。此前我在安徽芜湖好友翟教授的陪同下,由泾县政府派了一部小车前往古镇陈村参观“桃花潭”古迹。诗人李白应邀前来会友,原来所谓“桃花十里”即指此潭,周边并没有桃花林,只有一条很长的河堤,至今犹是。由此可见桃花潭只是一个实名,而非李白为写诗而虚拟出来的,恰恰是诗人当场有感而发,为歌吟深挚的友情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最近在某报副刊上,拜读了著名作家肖复兴的大作《诗的教育》,他明确提出应以“诗的教化传统”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对于这个主张我举双手赞成!但他说“唐诗里,最好莫过于绝句”,似乎太绝对化了。因为唐代的近体诗向来是律绝并重,这两种格律诗到唐初“四杰”以后才成熟起来,即使在李杜这两位伟大诗人的诗作中,亦非绝句代表其最高成就,李白擅长的是歌行体。当年闻一多先生专门研究过唐诗,著有《唐诗杂论》可为证。

我要提出商榷之处,是肖文对李白《赠汪伦》诗中的一些诠释。他颇为自信地讲道:“这首诗的奥妙之处,不在于比喻和夸张,在于李白把这池潭水不是写成了一般的潭水,而是写成了‘桃花潭水’。……却一下子神奇了起来。”首先是把诗中的“桃花潭水”说成是“这池潭水”全错了。然后又信笔发挥道:“如果不用‘桃花’一词来衬,用任何一词试试,比如‘一潭池水深千尺’,或‘梨花’‘李花’‘茶花’‘梅花’……还会有这样的诗意吗?”这样的评议虽好,却失之于主观猜想,与实情相悖甚远。

在下曾于1991年5月《天津日报》发表过一篇散文《桃花潭水仍深深》,当时的副刊主编是张仲先生。此前我在安徽芜湖好友翟教授的陪同下,由泾县政府派了一部小车前往古镇陈村参观“桃花潭”古迹。其实它位于陈村边上青弋江对岸的一个拐弯处,其大如潭,深约20余米,附近临江建有一座“怀仙阁”,以纪念李白到过此地。唐天宝三年三月李白被迫“诏许还山”,正是政治上失意而放情山水之时,他东下豫鲁各地漫游。陈村大绅士汪伦久慕李白诗名,乃致书曰:“先生好游乎?此处有桃花十里。先生好酒乎?此处有酒店万家。”诗人李白应邀前来会友,原来所谓“桃花十里”即指此潭,周边并没有桃花林,只有一条很长的河堤,至今犹是。分别时汪伦慷慨赠好马锦缎各十匹,村民列队踏歌相送,场面十分火热。由此可见桃花潭只是一个实名,而非李白为写诗而虚拟出来的,恰恰是诗人当场有感而发,为歌吟深挚的友情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因此,在词语上作更多的阐述便成为多余了,或许可称之为“误读”吧。

载2010年6月25日广州《华夏诗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