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钱都哪儿去了

钱都哪儿去了

时间:2023-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不禁会问,泱泱中国——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钱都哪儿去了呢?2013年中国的M2/GDP为1.95,排名世界第一,超过日本当年的泡沫时期。结构问题里既有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客观必然性,也有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结构扭曲在货币领域的反映。中国存在货币超发,但是并不像一些人简单地用时间和国别对比所表达的那么严重。

2015年 3 7月大

钱都哪儿去了?这个话题太大太深,很难一言概之。但可就此谈一点儿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我参加过不少学习班,研讨的都是新常态下如何适应商业潮流之类的议题,比如资本运作、IPO(首次公开募股)、众筹、钱袋子、P2P、互联网+等。同学大部分是各企业的老板,虽然大家听课的目的不尽相同,对上课内容似懂非懂,但大家有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资金困境”,他们都觉得目前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使人无所适从,找不到突围的方向,集中表现就是钱紧。

人们不禁会问,泱泱中国——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钱都哪儿去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4年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到118.23万亿元,2008年年末才47.5万亿元,5年多增长将近1.5倍,而同期GDP的增长只有0.96倍(从2008年年末的30.06万亿元增长到2013年年末的56.88万亿元)。118.23万亿元人民币按官方汇率折算成美元为18.9万亿美元,远超美国,但中国的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一半。

单纯拿中美两国的M2相比较是不妥当的,中美两国M2的范围和结构不一样,但是中美两国国内货币总量是可以比较的,中国货币比美国要多得多。2013年中国的M2/GDP为1.95,排名世界第一,超过日本当年的泡沫时期。新近推出的降准政策,最少可以释放出来7万个亿。多么惊人的数据,怎么会钱紧呢?

数据虽不能说明一切,但也非一切都不能说明。这些数据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国的钱并不紧张。

那么如此多的货币究竟哪里去了?依我看,中国的货币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结构问题掩盖了总量问题。结构问题里既有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客观必然性,也有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结构扭曲在货币领域的反映。货币增加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当前必须认真对待并着手加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存在货币超发,但是并不像一些人简单地用时间和国别对比所表达的那么严重。

下面将我的几点看法列举如下:

1.中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是中国货币存量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2.千千万万中小企业、工商业者用于经营和“垫底”的货币也是中国货币存量稳定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3.内需外需萎缩,大量资金游离出实业造成了实体经济资金的短缺。

4.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资金周转困难凝固了银行贷款,大量的资金被占压在钢铁、建材、煤炭等资金密集性较高的产业上。

5.大量资金沉淀在房地产业,成为当下资金紧张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三、四线城市大量的房子卖不出去)。

6.银行存款利率的管制使大量的资金“脱媒”,游离出国家信贷资金主渠道,也是实体经济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

当然,造成钱紧的因素还有很多,短时间内也不会有非常大的改观。但可以肯定地说,2015年下半年会有所缓解,因为经济回暖是必然趋势。心急如焚的企业家们,请你们再耐心一点儿,曙光不会太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