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春节雨雪连连,气候寒冷。大概是元宵节边,邻近居住的杨师傅去世了。以他84岁的高龄,为他勤劳的一生划上了句号。
杨师傅走了,我倏然有失,心里突然空落落的,不禁生出一种暗暗的伤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抑或是别的什么?
我是2000年移居到东郊稻香村的,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熟悉的人中第一个接触的便是杨师傅。那是我为自己盖点蜗居时请他为我守料。他对人负责,做事认真,尤其乐于助人。记得有一车鹅卵石放在路边需要腾出来必须挪位。我虽不吝啬自己的力气,奈何只有单薄的躯体加上长期在机关工作很少从事体力劳动,颇感力不从心。见此,杨师傅坚持要助我一臂之力,他年近八旬,叫我如何担当?然任你如何坚持也无济于事,他总是一句话:“不碍事。”孤军受困,援军天降,顿觉勇气倍增。一天下来,一堆卵石搬走了!这是我接触老人感触最深的第一件事。
时间久了才知道杨师傅从20世纪50年代就是乐华锰矿的井下工人,由于工作、思想表现优秀,光荣地入了党,经常受到褒奖。他工作之余不辞辛苦开荒种地,每年都要收获不少红薯、花生、芝麻、油菜籽以及大量的蔬菜,一人工资加上辛勤耕作养育六七个子女成人。
在稻香村的退休老人中,杨师傅的勤劳是首屈一指的,他种的油菜秆粗叶翠,黄花开成一片,招来许多蜜蜂采花酿蜜;四季菜蔬琳琅满目,硕果累累,除满足儿女几家食用以外,还有多余进入市场销售。他硬朗的身板和娴熟的耕种技巧都是我望尘莫及、相形见绌的,尤其是他与老伴相濡以沫的那份真情,令人羡慕:当阳光灼热时,一双小脚,古稀开外的老伴便送来了毛巾、草帽和茶水;突然刮风转凉时,送来了衣物;下雨则送来了斗笠或雨伞。偶而听到老夫妻的田头对话,虽算不上文雅,却透着深深的温馨和爱意。
闲时,杨师傅乐意和我聊上几句,多半是种菜之类,但也不妨谈点时政,其中可以窥视老人对国事的关心。
有一次杨师傅高兴地对我说,单位党支部来了通知,明天开党支部会,他要去参加。言词中流露出热爱组织、乐于其中的欣喜之情。
自从前年老伴去世,菜园里就很少看到杨师傅的身影,脸上也看不到以前常有的那份满足和惬意,慢慢地变消瘦了。去年听他家人说,老头子生病了(我认识他几年没见他生过病),不久,便听到他去世后儿女的哭声。
我敢说,如果不是他老伴去世,杨师傅肯定还要活上几年、十几年!孤雁寂寞,难以持久。
老人走了,走得使人蓦然感到一种失落,他虽然没有伟人和科学家的文治武功、骄人业绩,却有他的星光点点,朴素无华!
2005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