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玉
好久了?确是好久了——还不曾读到诗情如此澎湃,情感如此充盈,心灵如此纠结、复杂、丰富的诗篇了。我与这本诗集作者素昧平生,甚至在收到友人发来的诗稿之前,从未在任何文学杂志上见过禹上这个陌生的名字。由于与其并不熟络,且未曾读过他先前已经出版的诗作,似乎对这本诗集并无过高阅读期待,只因受朋友委托,不得已随意浏览敷衍成序而已。孰料不经意读罢一行行渗透生活百味、饱蘸情感乳汁、显现灵魂震颤的诗集之后,竟油然萌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我耳边回旋着跌宕起伏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抑扬音律,眼前氤氲着姹紫嫣红仿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撩人春色。我怀着忽然升起的好奇心,迫不及待阅读作者附在诗集后面的“自评心语”,方知这是一位已从弱冠走向而立的成熟青年,恰如作者自我戏谑:“诗两百,成两集;人生不及半百,却好似已过春秋。”我一面欣赏他从“歌德的情爱拜伦的气氛济慈的困扰和徐志摩的苦痛中”,领悟到“诗人需要翱翔,在行经温暖处洒下热泪,那泪水落地成花,绽放在属于诗人的最美年华”,一面揣测他缘何又曾“将自己囚禁,囚禁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这里满是荒草,无比凄凉,这里没有路,只有茫然和忧伤”?甚至冲动地欲“拿起火把,把这世界全部烧光,任凭一切变为灰烬”?而且还高傲地宣称,“你可以笑我折磨我,但你无法囚禁我,因为我将化为灰烬,在下一个春季,这里到处都是我的芬芳”!
读到这里,我心里不由一颤。
我似乎触摸到一颗不安分的充满青春躁动和灵性飞扬的灵魂。
还是从诗集说起。乍一读来,给人印象最深的似乎是形形色色的自然物象。无论时而奔腾澎湃的江河,仿佛云端之梦的彩虹,还是被作者喻为青春诗的雨后风景,以及山谷、村庄、空气、月亮、朝露、阳光、海浪、礁石、苍鹰、鱼儿、蝴蝶、绿叶、花蕾、玫瑰、雪花、种子……诸如此类,有机界、无机界的万般物象,全都潮水般奔涌在作者笔下,附丽于作者汪洋恣肆的情感宣泄之中。这显然契合中国传统美学关于诗歌意象的精要。诗歌创作其实就是一次审美活动,它苛求诗人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所谓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是诗人主体心灵的外在赋形。情与景虽属二元,却要同一。无景之情,乃是虚情,未免流于空泛,无病呻吟;无情之景,乃是虚景,不过是枯槁僵石,毫无诗意可言。倘用这把尺子衡量,似乎《韶华百首》已臻化境。
然而令我怦然心动的还不仅是这些。
显然,与其他司空见惯的诗集迥然不同,《韶华百首》并非仅是诗人对所感知的万千物象的有感而发,其所涉及的题材范围也并非海阔天空、五色杂陈。从头读来,我竟仿佛觉出,这是一部有头有尾的叙事长诗,它述说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开始“有两个懵懂少年坐在矮矮的屋顶,四只小脚丫拨动了梦想的心弦”。他们深信“未来植根于当下,相信昨天的嫩芽终将开花。净水一潭,林壑优美,好似南方和煦的风,吹散了北方天空的冰霜”,他们“懒懒的缠在玫瑰香的柔风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却也隐藏着罗曼蒂克般的感伤,其中一方视对方无比珍贵却隐忧着这一切终将逝去。果然,随着诗行的渐次展开,先前隐忧的场景出现了。诗人没有述说分手的原因,却以高贵的心灵为远方的爱人歌唱:“你那嫣然一笑,如同一个吻,封住了我的唇,使我来不及说出那句我爱你,我是真的爱你,就像苍鹰爱着天空,就像鱼儿爱着海洋,就像苦行的僧侣参悟出救赎灵魂的忏悔,就像苦思的诗人得到创作的灵光……你是幸运女神的馈赠,拥抱了你便拥有了一生的幸运,我愿作萦绕你的空气,不言不语,我愿作注视你的月亮,不阴不缺,我愿将自己遮蔽于崇山峻岭,隐匿于点点繁星,将夜空恒久的寂寞变为守护你的执着,用我的一生来爱你,赞美你,用以报答你那一笑芳华”。读着这流淌着岩浆般炽热的诗句,似乎分别的苦痛已被一种高贵的情愫稀释。其实不然,诗人的苦痛却是深深隐藏在带泪的微笑中,如同他接着吟诵:“一口气写了六首诗,才发现最好的灵感不是情境,而是痛苦。如果美是悠长的,那便是只有天上的彩虹,看似遥远,却深埋我心。如果彩虹可以延续,如果青春可以永存,那一定是你,温香如玉。”美哉,壮哉!这里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痛心疾首,只有真挚情感的自然剖露,虽有苦痛却不陷于颓废,虽有冲动却不乏冷静,虽有遗憾却从不懊悔,一段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成长故事,一曲柔肠百结刻骨铭心的心灵秘史。
我不敢妄断这是否就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当然也可能只是作者虚拟的爱情故事,假托青山,吟唱流水。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作者都完成了诗歌的最高题旨:情感的传递,心灵的交会,灵魂的净化和人格的提升,甚至也从某个角度或多或少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斑斓面孔。蓦然想起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名句:“诗歌比历史更哲学”,因为文字上的历史并非全都可靠。即或前四史中的《汉书》,作者班固就曾公开承认其撰书之旨,亦有歌颂汉朝功德之意,可见其客观立场就要打折扣。而在表现时代精神和历史情绪方面,诗歌及其他艺术则更能显现其本质,譬如远古时代的诗歌三百首则被后人奉为《诗经》,成为研究那个时代的唯一人文化石,譬如恩格斯曾盛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纵然不能将禹上的诗集与上述经典相提并论,甚至《韶华百首》在文学表现上尚有好多稚嫩之处,但作者掩饰不住的才华、情感的真挚、灵魂的剖白、文字的锤炼都可圈可点,甚至在表现中国当代青年精神成长的历史档案上,也依稀留下耐人寻味的印痕。仅此一点,这部《韶华百首》就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我同时还有一种预感,随着这位情感丰富、触觉灵敏、心灵细腻的青年诗人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如果他能坚持写下去,将会有更好的文学前景。
言不及义,是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