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逸明先生在《诗词创作的“金字塔”原理》一文中写道:“如果诗词创作不能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没有了较高的立意;那么,技术层面的打造和艺术层面的雕琢,都成了空忙,只能打造出平庸之作。诗如其人,诗人的世界观自然在诗中体现和流露出来;诗人的襟抱、思想和见识,必定影响诗作的立意。古人对此的论述是:‘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沈德潜《说诗晬语》)‘意忧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烟去泉石,花鸟
杨逸明先生在《诗词创作的“金字塔”原理》一文中写道:“如果诗词创作不能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没有了较高的立意;那么,技术层面的打造和艺术层面的雕琢,都成了空忙,只能打造出平庸之作。诗如其人,诗人的世界观自然在诗中体现和流露出来;诗人的襟抱、思想和见识,必定影响诗作的立意。古人对此的论述是:‘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沈德潜《说诗晬语》)‘意忧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烟去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王夫之《姜斋诗话》)古诗人的精品力作,都有一定的哲学层面的高度和深度——或老庄,或儒释,或禅理禅境,或达变达观,或妙言妙理。屈原的《天问》把哲学没有讲清楚的问题,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诗人表现的思想是积极的,抒发的感情是健康的,说理的逻辑是严密的。这说明:往往哲学难以说清楚的地方,还正是诗词创作大显身手的地方!作家赵鑫珊说:‘诗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哲学的极玄之域是诗。'‘哲学的蒸发,必定是诗;诗的凝固,必定是哲学。'(《哲学与当代世界》)只有有了哲学层面的认识,诗人才会有天人合一的精神,悲天悯人的情怀,地球是人类和万物的共同家园的思想境界,诗人才会充满忧患意识。要达到哲学层面的高度,诗人们有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方式。”(《中华诗词》2006年2月号,第404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