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从泰安出发,全天在莱芜参观学习。上午,我们首先参观了莱芜战役纪念馆,接着又考察了耿公清村新农村建设;下午,我们考察了莱城区方下镇公清社区统筹城乡发展、农民变居民和房干村依托雪野水库发展旅游产业情况。
一、关于莱芜市。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泰山东麓,北邻济南市所辖的章丘市,东邻淄博市博山区和沂源县,南邻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岱岳区。莱芜古称嬴、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长勺之战”,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著名的“莱芜战役”。上世纪60年代是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现在是以钢铁为主导的新兴工业城市,是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并且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和“中国黄金蜜桃之乡”。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莱芜名称由来说法诸多:一是落石说。旧时传说,今莱芜城附近,从空中落下一块石头,莫测来源,按道家观点谓此石来自于“无”,为此县名莱芜。二是莱民播流此谷说。公元前567年(甲午,鲁襄公六年,齐灵公十五年)十二月,齐侯灭莱(注:齐侯灭莱,迁莱于郳)。《水经注》引旧说云:“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三是山名取目说。《水经注·淄水》:“泰无、莱柞并山名也,郡县取目焉,汉高祖置。”四是莱、牟音转说。王献唐在《人与夷》中认为:莱芜是莱族与牟族杂居而得名。古读“牟”为重唇音,声与“芜”相似,转写为莱芜,故曰莱芜。
莱芜历史悠久,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秦置嬴县,属济北郡。西汉增置牟县,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故址在今淄川东南21.5公里的口头乡城子庄。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东汉、三国魏、晋沿袭未变。北魏时嬴县治所向东迁移至今南文字村。同时撤销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北齐天宝七年,撤销牟县,并入博平县。隋代开皇十六年,复置牟城县,大业初年又并入嬴县,从此牟县再未出现。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销嬴县,并入博平县,从此嬴县再未出现。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于北魏嬴县故城(今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今莱芜市境内。元和十五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太和元年复置莱芜县,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属兖州鲁郡。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金代,废除设在今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南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元代、明代沿袭未变。清代属泰安州。1915年属济南道。1925年属泰安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37年后历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第十五行政督察区。1939年8月,莱芜县民主政府成立,属七县行政联合办事处。1940年3月,属泰山专署。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东、莱南三县,抗战胜利后恢复原貌。1945年9月恢复原建制,属泰山专署。新中国成立后,历属泰安专区、济南市、泰安地区。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现辖莱城、钢城两个区,1个省级高新区和5个省级园区,2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083个行政村(居),1266个自然村。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莱芜常住人口达129.85万人。辖区内有汉族、回族、壮族、满族、蒙古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哈尼族、锡伯族、土家族等民族。
莱芜是革命老区,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因陈毅元帅、粟裕将军指挥的“莱芜战役”而名载史册。莱芜的解放揭开了莱芜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莱芜人民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使莱芜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莱芜自然资源丰富,产业条件优越。我们就餐的地方,背景墙上写着“红色莱芜,绿色钢城”,工业、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基础都比较好。莱芜市的领导给我们介绍说:“莱芜现在是:人均一吨钢,户均一吨姜。”
工业素有“钢城煤都”之称,拥有煤、铁、铜、金、磷及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长石、燕子石等几十种矿藏。其中煤炭储量4亿吨,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产区;铁矿石储量4.8亿吨,占山东省总储量的1/3,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莱芜是山东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基地,同时也是国家科技部命名的高新技术新材料基地,境内有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鲁中冶金矿山公司、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部属、省属企业,装机总容量430万千瓦的莱城大电厂两台机组已相继竣工,并投入发电。
农业是山东省重要的主产区,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和多种蔬菜、果品。早在1961年,这里就被列为山东省生姜、大蒜、大葱商品基地,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全国“三辣”会议在这里隆重召开。莱芜的大红袍花椒,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与生姜、大蒜、大葱一起并称为莱芜的“三辣一麻”,麻辣九州,香飘四方,是“中国生姜之乡”和“中国花椒之乡”。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46.3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0.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7.54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3家,过10亿元的14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3.39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1.36亿元,同比增长22.1%。完成进出口总值26.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70亿元,人均达到21000元。
莱芜在历史上发生过“长勺之战”,产生了一个成语“一鼓作气”。今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鼓作气的精神。
二、关于莱芜战役。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以临沂一座空城,换取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指挥部、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此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逼迫华东野战军在不利条件下与其决战的计划,这一战役俘敌数量之多、歼敌速度之快,都创造了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
1947年2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临沂以南至莱芜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当年1月,国民党军在其最高统帅蒋介石部署下制订了“鲁南会战”计划,以23个整编师53个旅,采取南北对进的部署,企图与华东野战军决战于临沂地区。同时,从冀南、豫北抽调4个整编师集结于鲁西南地区,以便阻止华东野战军西进或晋冀鲁豫野战军东援。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坐镇徐州督战。1月底,由整编第19军军长欧震指挥的8个整编师20个旅为主要突击集团,分三路由台儿庄、新安镇(今新沂)、城头一线向临沂攻击前进,第2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指挥的第73、第12军及整编第46师,为辅助突击集团,自1月中旬起,由明水(今章邱县)、周村、博山一线南下,向莱芜、新泰地区开进,策应南线的作战。时华东野战军主力集结于临沂地区休整待机。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采取各个击破、逐次歼敌的手段,首先诱逼南线进攻的三路国民党军突出一路,予以割歼,再及其余。南线国民党军始终坚持密集靠拢,齐头并进。而北线的李仙洲集团3个军(整编师)以梯次配置的队形,孤军深入,于2月初占领莱芜、颜庄一线。华东野战军陈、粟、谭依据敌情的变化,果断改变战役计划,转兵北上,歼灭孤立分散的李仙洲集团。除以第2、第3纵队伪装全军,在临沂以南采取宽正面部署,迷惑并阻击南线国民党军,主力第1、第4、第6、第7、第8纵队于2月10日起,以急行军隐蔽北上,同时以驻胶东、渤海地区之第9、第10纵队迅即开赴莱芜地区参战。并布置地方武装在兖州以西的运河上架桥,造成华东野战军将向晋冀鲁豫野战军靠拢的假象。15日,华东野战军主动放弃华东解放区首府临沂。蒋介石、陈诚误认为华东野战军伤亡过大、无力再战,遂令李仙洲集团加速南进,协同欧震集团,聚歼华东野战军于临沂以北地区。18日,华东野战军主力7个纵队进抵莱芜周围地区,完成对李仙洲集团主力的战役合围。李仙洲集团察觉有被围歼的危险,迅即收缩兵力于莱芜城,并令驻博山之第73军第77师即开莱芜归建。华东野战军除以主力荫蔽待机外,以一部攻取锦阳关,构成对明水方向援军的阻击阵地,以一部进攻莱北吐丝口镇(今口镇),切断李集团北撤通道,另以一部担负伏击第77师。20日上午,由博山南开之第77师进至博(山)莱(芜)公路上的和庄、不动地区,被预先设伏于该地的第8、第9纵队主力一举歼灭。20日晚,华东野战军对困守莱芜的李集团发起全线攻击,至21晨,攻占莱芜城郊的几个要点,打退守军的连续反扑。攻占锦阳关,包围吐丝口镇守军。李仙洲固守无力,待援无望,在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的指令下,于23日率其指挥部及第73军、整编第46师向莱芜以北突围。整46师师长韩练成在解放军敌工干部策动下,临阵放弃指挥脱离部队,更增加了突围部队的慌乱。华东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在莱芜至吐丝口镇的公路两侧设置袋形阵地,并以由南线赶来参战的第2纵队部署于蒙阴地区,以防李集团向西南撤退。上午10时,李集团的先头部队进至芹村、高家洼一线,即遭部署于吐丝口镇的第6纵队的顽强阻击。中午,当李仙洲集团的后尾撤出莱芜城时,第4纵队一部立即抢占该城,断其退路。同时,由第1、第7、第4、第8纵队组成的东、西两突击兵团向拥挤于南北约2公里、东西约3公里的狭窄地域的李仙洲集团,发起向心突击,采取穿插分割战术,仅经5小时,歼灭该集团,俘李仙洲。第73军军长韩浚率余部千余人钻隙撤入吐丝口镇,会合新编第36师向博山方向撤退,被部署于青石关地区担任阻击的第9纵队歼灭。华东野战军乘胜发展攻势,收复胶济铁路西段及其两侧的县城13座,使鲁中、胶东、渤海解放区连成一片,改善了山东战场的作战态势。
莱芜战役期间,华东各级支前机构和民工支前制度已趋于完善。中共中央华东局在战前还专门发出了加强战勤保障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最有威望、最有能力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支前工作。战役期间,在通向战区的漫长补给线上,50万民工日以继夜地前送粮弹,后送伤员。当我军改变作战方向后,广大民工也迅速调转方向,向莱芜地区紧急输送粮食弹药。实践证明,战区支前工作发动的充分和组织的严密,是保障战役、特别是大规模运动战役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莱芜战役中也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军内部的派系矛盾。正如战后敌军的一些高级军官所说的:政治上的派系之争反映为作战指挥上的不统一。陈诚与何应钦的矛盾,直接体现在战役指挥上陈诚与王耀武的分歧上。这种情况,促使不少高级军官间离心离德,人人自危,宁愿在战后的战役检讨上打官司,而在战场上则各保实力。
莱芜战役的胜利,解放区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收获:粉碎了敌人占我临沂以后的狂妄宣传;轰动了国民党统治区各界人士,表现了群众对我解放军胜利的关切;引起了敌人内部的恐慌和不安;更重要的是,这次胜利鼓舞了全解放区军民的斗争情绪,提高了斗争勇气,增强了胜利信心。在军事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给了敌人首脑机关一个严重打击,敌人的军事机构开始由动摇逐渐走向崩溃;滋长了敌高级将领的悲观失望情绪,同时也增加了敌人内部的矛盾;在军事战略上达到了错乱敌人部署,使敌人手忙脚乱,仓皇应付;我方完成了大的机动和大的歼灭任务,获得了空前的胜利,解除了敌对我鲁中山区的威胁,打通了与渤海、胶东的联系。
整个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前方指挥所,第四十六军军部及其新十九师、一七五师、一八八师,第七十三军军部及其新十五师、七十七师、一九三师,第十二军新编三十六师2个团,共56000余人。其中毙伤1万人,俘虏46800人。连同阻击部队和地方武装所歼第九十六军暂十二师一部、第八军一○三师一部、一六六师大部、交警十五总队全部等,总共7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第二绥区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以下将级军官21名,击毙第七十三军七十七师少将师长田君健等将级军官2名。解放了莱芜、新泰、博山、淄川、长山、邹平、章丘、临淄、益都、掖县、昌邑、高密、胶县等13座县城及张店、周村等重要市镇数十处,控制了胶济铁路500华里。
我们参观的莱芜战役纪念馆,坐落于莱芜市中心的黄山之上,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馆名为迟浩田题写。纪念馆由革命烈士纪念塔、展览馆和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成“品”字布局。革命烈士纪念塔高19米,花岗石砌成,为全国100个重点纪念碑之一。展览馆设有5个展厅,展板面积700多平方米,馆名为粟裕题写。全景画高17米,周长120米,地面塑形1100平方米,模拟音响、模拟自然光,设有电动旋转看台,融“声、光、电、形”于一体,采取真空幻象、严格的视觉透视和局部夸张等手法,造成视觉上的逼真,能在有限的空间里给人造成无限的遐想。站在旋转看台上能使你仿佛置身于革命炮火连天、硝烟滚滚的战火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和惊心动魄之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我们参观莱芜战役纪念馆时,讲解员是一位漂亮端庄的姑娘,她身着军装,气质优雅,给我们作了讲解。但总体感觉是讲得很一般,语言表达不是很有吸引力,特别是她讲的很快,似乎是走马观花,有应付差事之嫌。
三、关于莱芜的新农村建设。莱芜市不断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力度,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服务等“六个一体化”,积极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新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走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主要特点:
一是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和管理层级模式。将城市规划区外的864个行政村,规划调整为87个农村社区、244个基层村,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小城镇、农村新社区(中心村)、基层村梯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城乡空间新格局。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城镇、新社区“两新”工程建设。
二是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为了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匮乏、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等难题,统筹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资源,提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莱芜市政府研究制定了《莱芜市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使用实施办法》。《办法》包括挂钩复垦立项申报、项目组织实施、项目竣工验收以及指标管理使用等方面内容。《办法》规定,市政府建立新农村建设基金,对复垦腾地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基金主要从房地产等项目用地招拍挂收益中按10万元/亩的标准计提,不足部分从耕地开垦费及其他可用于土地复垦的资金中解决。对农村建设用地改造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每亩奖励补助10万元,土地仍归原土地所有权人使用。以奖代补资金分3次兑付:项目立项后,按项目总资金的50%拨付启动资金,项目完成后拨付至总资金的80%,通过省验收后拨付剩余资金。《办法》还规定,指标管理使用方面,享受以奖代补的复垦项目腾出的指标,由市政府统筹安排,原则上市、区按6:4的比例使用。各区(管委会)超出上述比例范围使用指标,需报市政府批准,并有偿使用,基准使用费为10万元/亩。允许镇、村及社会力量经批准投资拆迁复垦项目,按程序立项实施并验收合格后,腾地指标可自行使用,但不享受财政补助。
三是大力开发浅层地热资源。浅层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具有显著的环保、节能效果,主要解决集中居住区的制冷和取暖问题。主要技术措施是,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从地下100米深处提取18摄氏度左右的恒温水,通过压缩机进行能量转化,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室内取暖;夏季把室内热量释放到地下水中,向室内供应冷风。这一技术开始先在耿公清村办公楼试验了一年,老百姓都来亲身体验后,才同意上项目。镇上和村里想方设法筹集了500万元,在国土资源部门的协助下,耿公清村在全市第一家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取暖制冷。耿公清集中居住区采用这项技术,形成了覆盖面积4.5万平方米的中央空调系统。使用中央空调的费用,按面积计算,一个制冷季平均每平方米花费5元多,一个取暖季平均每平方米11元。村民经过体验和算账对比,对这种新技术非常认可。特别是冬天,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用中央空调的费用是2000多元,与烧煤取暖费用差不多,但用中央空调干净卫生,供热更均匀。目前,一期接入地热取暖的居民楼已有4座,办公楼1座,115户居民先期受益,冬季室内温度可达到20度。据初步测算,居民全部入住后,每年可节约取暖费用46.9万元。2010年以来,莱芜市把旧村改造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规划选址与地质勘查结合起来,搞好摸底调查,积极推进城乡综合改造升级,为居民提供冬暖夏凉、高效低廉的居住地,形成了新一轮旧村改造热潮。
四是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主要有三条措施:其一,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机制,建立“定点收集、集中清运、统一处理”的网络化运行机制,各村每300人配建一个垃圾池(箱),每35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各乡镇分别建设1~2处农村垃圾压缩中转站;其二,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对生活污水进行完全净化和回收利用;其三,深入开展村庄综合整治,对近期不适宜拆迁改造的村,全面进行以“三清、四改、五化”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市、区财政分别安排资金1000万元的专项补助,每年选择100个村进行集中治理。
五是努力提升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在均衡发展城乡社会事业的前提下,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低点起步、逐步提高”的思路,建立养老、医疗、住房、就业、救助等“十大民生保障体系”。
2011年6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