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不管你是什么民族,不管你有什么信仰,也不管你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对中国多么热爱和抱有多深的成见,所有人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
餐桌变丰盛
多灾多难的中国人不知饿了多少年的肚子,当年中国人的形象就是面黄肌瘦,见面一句“吃了吗?”问候中包含了多少吃的渴望和饿的尴尬。新中国成立后,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粮食定量制度,发了粮票。吃饱,曾是多少代人的梦啊!1978年前,饥饿的幽灵仍然在中国大地上盘恒。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自不必说了,就是到了1978年,中国人餐桌上的食品仍十分贫乏,有不少地区仍是糠菜半年粮。
七十年代初,全国各县的县委书记到大寨参观后,毛主席又把他们请到了北京。毛泽东问他们,让中国的粮食过关,给你们3年行不行?3年不行,5年行不行?直到毛主席去世,也没有能圆了这个梦。
是改革,是开放,实现了中国人的梦想。吃饱,已不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餐桌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过。从国营菜市场到农贸市场,从自选商场到副食商店,品种繁多的食品让你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肉食,各种各样的糖果,各种各样的糕点,各种各样的饮料,从瓜果梨桃到各种干果,从鸡鸭鱼肉到生猛海鲜。在农贸市场,你可以随手买到活蹦乱跳的活鱼和冒着热气的鲜肉;在食品连锁店,那随手可取的成品或半成品的食品,可解你的燃眉之急。
冬天,你可吃到带着露珠的西红柿和顶花带刺的黄瓜。春天,你可吃到广州的荔枝和海南岛的西瓜,贡米不再是贡品,龙虾也一样摆上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冬天,曾主宰了老百姓餐桌几十年的大白菜赧颜退下,取代它的是各种新鲜蔬菜。
当年,为了买点肥肉天不亮就去排队的母亲们,现在,她的女儿到处寻求减肥秘方。困难时期因捡了一篮子白菜帮子而欣喜若狂的父亲们,他的孩子却抱怨吃多了鸡鸭鱼肉会增加脂肪。吃一顿炸酱面就算过星期天已成为一个灰色的童话,只有过年才能吃一顿全肉馅馄饨或饺子,也像是一个天方夜谭。取代它的是娱乐和消遣。有一位记者问上海的一家大型食品店的总经理,如果一天品尝一样,要多少天才能品尝完?那位总经理告诉了他一个惊人的数字:30年。
二十几年前,你如果说取消粮票,人们一定认为你神经出了毛病。现在,那些曾经塞满主妇钱包的粮票、食用油票、鸡蛋票、糖票、糕点票、肉票等票证,却成了收藏家们的收藏品。粮票的取消,为结束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票证时代划上了一个句号。
即使在曾经糠菜半年粮,不得不勒紧腰带过日子的偏远小山村,吃饱不再是一种奢望。以前,过年才能吃一顿白面的农民,现在,饭桌上天天摆着雪白的馒头。人民公社时,一年也吃不上几斤肉的社员,现在过年都杀一口大肥猪。过去,嚷嚷吃不饱肚子的农民,却嚷嚷卖粮难。家庭承包制像一个美丽的神话,把粮食装满了农民的粮仓。
服装变靓丽
1977年春天,上海的南京路上人流如潮,在各大商店中涌进涌出,热闹非凡。人群中,一位少妇穿一双高跟鞋,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不少年轻的姑娘向那双鞋投去惊鸿一瞥。当时,穿高跟鞋比后来人们穿比基尼泳装需要更大的勇气。
八十年代初,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身着西装出现在公共场合,全世界都为之一怔。外国记者作了这样的报道:中国领导人带头穿西装,说明了他们向全世界开放的决心。服饰,在某种意义上市社会的晴雨表,一个缺乏自信封闭的社会必然对服饰禁锢,而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必定给服饰带来多姿多彩。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多年被压抑的对美的追求冲破禁忌,像桃花汛一样奔腾开来,中国服饰终于度过了漫长的灰蓝岁月,从单调呆板走向清新活泼,从色彩单一走向变化无穷,丰富多彩。
变化最大的,是姑娘们。走在今天的大街上,那些没有腰身而勾勒不出人体曲线美的服饰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春天花骨朵般的绚丽的时装。各式各样的衣裙,各式各样的套装,各式各样的鞋帽和腰带,姹紫嫣红、花团锦簇。服装把四季装扮,春天的热烈、夏天的奔放、秋天的绚丽、冬天的烂漫,而不同的色调和图案在向人们陈述着一个个主题:森林风情,冰雪原野,椰树情怀……变幻无穷,美轮美奂。穿惯了军便服和中山装的男人们也一改过去呆板邋遢的形象,儒雅的西装、粗犷的牛仔、潇洒的夹克衫,随意的文化衫……
过去,一个人穿了大家都跟着的随大流心里,早已让位于你穿我不穿,你没有我才穿的个性化的追求,穿出雅典,穿出新奇,穿出飘逸;人们以不同服饰多角度展现自己的风采。昨天,身穿牛仔裤蹬高筒靴一如英国纯种马队的女骑士,今天,摇身一变成长裙曳地,发髻高挽的窈窕淑女。上班,一身职业女性的服装衬托出庄重和典雅,下班,一身休闲服饰却透出随意和洒脱。人们从过去的一衣多季到现在的一季多衣。
服饰大潮的潮起潮落,不是以季不是以月,而是以天为计算的了。
不仅是年轻人,中老年人的服饰也大为改变,他们大声疾呼设计出适合中老年的更漂亮的服饰。八十年代底及九十年代初,北京中老年时装表演队,两次进入中南海为国务院的各部部长和人大代表表演。在蓝色多瑙河的舞曲中,款款走动,展现了动人的夕阳风采。现在,儿孙满堂的老人,穿色泽鲜艳的衣服,已不再被认为是老来俏了。
即使在偏僻的地区,服饰的变化也是十分明显的,就是在边远的小县城里的姑娘们的穿着打扮,也完全可以和一些大城市的姑娘相媲美。在乡村扬起尘土的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身穿漂亮服饰和高跟鞋的姑娘,坐在颠簸的大车上,他们并非是新娘。
有人预测,中国城市人在服装消费方面所占的比例,将超过饮食在工资中所占的比例。不仅中国的服饰业如雨后春笋,外国服饰业也瞄准了中国市场。一直作为领导世界服饰新潮流的法国和意大利的时装公司,扬言要在中国的高档时装中占据10%以上的份额。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将打扮得越来越靓丽。
生活变多彩
二十多年前,如果谁家买了一台9寸的黑白电视机,必定会在邻居中产生轰动效应,小青年戴副蛤蟆镜,拎着架收音机也被认为是这一种时髦的事了。一架飞人牌缝纫机则是家庭主妇青睐的宝贝,而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或一块上海牌手表,因僧多粥少,抓阄才能确定它的主人。一把折叠伞会成为炫耀的资本,而一个从国外带回的蒸汽电熨斗,则会成为女性上班时谈论的话题。家里摆一对沙发,会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因为只有新郎新娘,才有资格获得一张大衣橱票。外出旅游时背一架相机,成为多少年轻人的渴盼,睡席梦思床也仅是人们一种美丽的想象。电冰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如果谁家有一部电话,那他的主人必定是位高干。
对于大多数妇女来讲,化妆品还仅限于雪花膏、香脂和蛤蜊油,而洗浴那满头秀发时,充其量用的也仅仅是香皂。
然而,仅仅十几年,中国人的家庭消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手提式收音机已成为商店里无人问津的削价品,黑白电视机已被彩电和平面直角电视所取代,几千元的组合音响进入千家万户,电脑已开始成为文化人新的宠物。聚酯家具登堂入室,组合家具已被淘汰出局。简易沙发已被3元一对卖给了收废品的农民,各种新式沙发和真皮沙发已被进入寻常百姓家,电烤箱、电饭煲、电磁炉,成为家庭主妇的好帮手。矿泉壶取代凉水杯,热水器结束了用水擦身的历史。
星期天,孩子们在游戏机旁进行星际大战,录像机在播放着获奥斯卡奖的影片。傍晚,练琴的孩子在钢琴的琴键上弹奏出一曲美妙的《月光奏鸣曲》,隔壁的一对年轻夫妻对着卡拉OK机,声嘶力竭地喊着《我为什么离不开你》。新的山地车正把老牌自行车挤出市场,喜新厌旧的顾客对手表的挑剔却愁煞了手表厂的厂长。居家内,那灰色的水泥地面已被各种颜色的地板砖、瓷砖所覆盖。豪华的吊灯、壁灯、木墙围,使家庭居室向宾馆看齐。
据上海有关部门预测,当今城市消费形式呈四个系列的潮流:以空调为主的家用电器系列,以化妆品为主的高级文化消费系列,以电话为主的通讯消费系列和以出租车为主的服务系列。
即使在偏远的农村,这种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下地干活的农民戴块手表是平常事,一度被视为骄傲的大橱换成了组合家具。自行车和缝纫机被新娘和彩礼单上勾掉,取代它们则是彩色电视机、组合音响和收录机。在农村,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我小时候在农村时老人们描绘的理想,在我的家乡不是什么新闻了。
是改革,是开放,把人们的梦想变成现实,城乡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了,衣食住行越来越好,太平盛世显端倪。正是改革开放,让我们享受着两个文明建设的成就,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迅跑,一个繁荣昌盛,百业兴旺,朝气蓬勃,活力无限的中国正在高歌猛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