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村里的“外乡人”

新村里的“外乡人”

时间:2023-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人“咋”,东北人“牛”,南方人“奸”,这是我们新村里人对这些外乡人的评价。夏日里的夜间,虽然没有风,有点闷热,但比白天要凉快不少,她们顾不上休息,也会工作的。牛,是牛气,有股不服输的深情。因为他们的口中,常常有“大话”甩出。南方人的“奸”。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悲喜情绪。那么多外乡人呀,他们究竟缘何来此地?是家乡的期望,是儿女的榜样。

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的多元化,聚集了天南地北的农民打工者,尤以四川人、东北人为多。他们带着笑意,带着希望,扎根于城市的土壤。清洁工,搬运工,脏累何妨,建筑工,装修工,样样在行。需要力气的地方,都带着农民的方言在吟唱。四川人“咋”,东北人“牛”,南方人“奸”,这是我们新村里人对这些外乡人的评价。

四川人“咋”。咋,并非是贬语,而是上海的俗语,意为一个人咋咋呼呼,口无遮拦。四川人大多个头不高,但精瘦结实,麻利能干;四川人的工种,以建筑为主,要么做泥瓦匠,要么就做小工,活儿累,肯吃苦,挣钱不少。他们干活,喜欢家乡人在一起,结帮结伙,一伙人,一帮人,一边走,一边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肆无忌惮,旁若无人。不过,他们的话,当地人也听不懂。

有一段时间,我的西邻正在建筑两座高楼,我也近距离的看到了四川人的“范儿”。四川人胆子大,一个弱女子,亦可在十几层的高楼建筑平台上,如履平地。看着他们走来走去,我是既担心又羡慕。夏日里的夜间,虽然没有风,有点闷热,但比白天要凉快不少,她们顾不上休息,也会工作的。有一段时间,常常是我刚睡着,就忽然被“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的歌声惊醒了。歌声五音不全,毫无曲调可言,只是一味的放浪。最初,我很是恼火;听惯了,倒觉得这些精瘦的四川人,工作艰辛,待遇不高,却乐观得可爱!

东北人“牛”。牛,是牛气,有股不服输的深情。东北人干的活儿杂,有干建筑的,也有贩卖蔬菜的,还有开店做生意的。东北人个头高大,显得有些粗野。他们喜欢吃,晚间的饭馆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常常是东北人。他们吃饭讲究一个氛围,三五知己,一家老小,团团围坐;可以高谈阔论,可以指点江山,可以汗水淋漓,可以赤膊上阵;大口吃饭,大声笑谈……菜吃到极品,话唠叨高潮,人爽到极致。

“无酒不成席”,东北人聚在一起或在餐桌上相逢了,很少有不喝酒的,他们是先白酒,后啤酒,“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他们的饭局,起个话头就干杯,高潮迭起,喝酒气势,豪爽热烈。据说,东北人是“吃了上顿,不管下顿”,虽然有些夸张,但似乎也不虚。他们对吃并不讲究,总是忙忙活活,像是急急要赶路的样子。不像当地人,静静地坐在那儿,慢慢地要菜,缓缓地酌饮。波澜不惊,悠然怡然。东北人为啥那么忙呢?

坐在饭馆里,如果你的邻座是东北人,是一听就能知道的。因为他们的口中,常常有“大话”甩出。一身的泥浆,一眼就看明是干建筑小工的,可你看他一眼,很快就能听到他的“大话”了:“我大哥刚刚买了3部大客,直奔北京的,老挣钱呢。”他这样说着,环视四周,享受着别人羡慕的眼光,可谁又知道他大哥,到底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呢?

有一天,我路过一个工地,看到一位老人正在工棚前煮面条,就站住了。老人把面条煮好,倒进一个大碗里,再倒进些酱油,呼啦啦地,一大碗面条三下五除二就很快吃完。看到我在看他,就走出了工棚门,与我闲聊。我知道他是东北人,在这里只是为工地看门,每月工资1700元。谈到东北,他一脸的兴奋:“我们的松嫩平原,可肥沃了,撒上种,就能丰收。秋天里,收下的粮食老多了。”我问他,那你为什么还出来打工呢?“孩子们都出来了,我能不出来吗?”说完,眼睛望着远处,过了一会儿,他感叹道:

“我们东北呀,老富老富呢。”

我暗暗一叹:这位东北老人的“牛气”中,有一份深深的思乡之情。

跟东北人交往久了,便会发现:这是一群活得透明,开朗,有味道的人,跟他们交往,你省心——不用动“心眼”;省力——他们人人有热心肠,“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嘛;省时——他们办事麻利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南方人的“奸”。奸,并不是奸诈,是说南方人会挣钱,善于吃巧食,当地人望尘莫及。这里指的南方人,一般是指温州人,他们开商店的,做掮客的,搞贩运的,炒股炒楼的……南方人少言寡语,一脸的平静,静如深潭。我居住的楼下,一户人家正在搞装修,装修工就是南方人。南方人做活精致,当地人喜欢。他一连干了5个多月,我每次见到他,都问:“干这么长时间,能挣到钱吗?”(当地人一般3个多月就会完工的)他总会说:“挣不了多少的。”下次再问,还是这句话。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悲喜情绪。

我佩服他的沉静,我也喜欢南方人这种风雨不惊、处事稳重的性格。

那么多外乡人呀,他们究竟缘何来此地?又打算居留多久?或真是像毛姆说过的:“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的栖身之所,是他一直要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真是这样的吗?

外乡来的农民打工者渺小,渺小得如一粒沙尘落入草莽。但是,却是繁华的奠基石,是城市的光亮。是家乡的期望,是儿女的榜样。他们承载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存亡,他们谱写着山川锦绣的美丽华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