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多万多,马屁不多”“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此话虽非绝对正确,却也是国人积几千年的经验之谈。有喜欢拍的,就有喜欢被拍的,这也是事物的两重性。但拍马屁这种本领,似乎也有高下之分,高者拍得含蓄婉转,臻于化境,拍得不卑不亢,受的人也欣然怡然。下者拍得直白浅随,拍的人未免顾不上脸面,被拍之人多少也会有些矜持做作之态。最倒霉的是拍不好拍到马腿上,反倒有被马踢之危险。拍马之事,今人古人,方式各异,雅人俗人,言语亦殊。特择古人几例,为今日拍马屁之“借鉴”。
明朝王之进《雪涛小书》中,曾讲过一则故事:
一说客善拍马,凡近群县官,能以谀辞动之,致其欣悦。一日谒某县令。辄谀之“公善政,不但百姓感恩,闻境内群虎亦皆远徒。”言未毕,有人告状泣,言昨夜被虎伤人,又损羊畜。县令目说客曰:“虎谓虎皆远徒,非欺我乎?”说客笑曰:“这是过山虎,它找些吃的,也就去了。”令大笑。
明代赵南星所撰的《笑赞》中,也收有《屁颂》这样一则故事。有个秀才气数已尽,去面见阎王,阎王偶放一屁,秀才马上诵道:“高耸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阎王大喜,曰:增寿十年,随即放回阳间。
说客巧言谀辞,秀才闻屁献颂,其无耻之状,着实令人鄙视。这种拍马术,在旧社会颇为流行,又颇为吃得开。这些人靠这一手发迹,官运亨通,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的吗?
《宋史·宗室传四》记载了这样一则趣闻:南宋庆元年间,韩伲胄专权。工部侍郎赵师择对之百般巴结。一次,韩伲胄赴宴,经过一处山庄,看到人工布置的竹屋茅舍,对赵师择说:“这里真是一派田园景象,就是缺点儿鸡鸣狗吠之声罢了。”过了一会儿,忽听草丛中传来汪汪的狗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赵师择蹲在那里学狗叫呢,逗得韩伲胄大笑,十分开心。不久,赵升任工部尚书。
“拍马”一词,源于元朝。元人崇尚骑马,官员多骑高头大马,不像其他朝代官员坐轿子、骑驴、骑骡子。官越大,马越好。马成了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夸他的马就等于是夸他。下级见到上司,往往要对上司的马夸赞几句,一边拍着上司的马背,一边用尽天下最美的词夸赞这匹马,什么“膘肥体壮”,什么“鬃长毛亮”,什么“追风赶月”,什么“踏雪无痕”……总之是要把上司的马,夸成是宝马良驹。后来,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这是因为夸赞的话是不一样的,而拍马的动作时一样的。
拍马术虽然有奇效,但也有不吃马屁的,使我想起了魏元忠。
魏元忠何许人也?他是历事三朝(高宗、武后、中宗)的元老重臣,官至左仆射,中宗时被封为齐国公。他为人刚直不阿,敢作敢为,威信极高,被时人誉为“人望”“国良”。
《大唐新语》记载:御史中丞魏元忠患病卧床不起,僚属们纷纷去探望,这也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是,有个叫郭霸的右台御史,却是最后一个来到魏府探病。
郭霸是个专奉溜须拍马之人。这次来到魏府探病,认为是一次巴结上司的极好机会。下午,探病的僚属们一一辞离,唯独郭霸悄悄的留在了魏府,并再次来到魏元忠面前,装出一副焦虑的样子。他并不懂医道,却探身床头把魏元忠的便液拿出来,不仅仔细“观察”,且还“染指尝之”,以解病情。
魏元忠见状,不禁大吃一惊,心中已有些不快。郭霸却低头哈腰,满脸笑着说:“大夫粪味甘或不瘳,今味苦,当即愈矣!”
但秉性耿直的魏元忠,对此“甚恶其侫”,连看都不去看他一眼。郭霸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后来,魏元忠病愈后上朝,还将此事“公示于朝士”,弄得这个谀媚小人名誉扫地,还丢了乌纱帽,从此郁邵成疾,不治而亡。
我们可以看到,郭霸的马屁功堪称到家了,乏所以未能奏效,关键是魏元忠不吃“马屁”。人们常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句俗话,也不完全对。为什么?因为“穿”与“不穿”,关键是“吃”与“不吃”。
溜须拍马,历来为众人所不齿,为何有些人却乐此不疲?一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有附焉;二是俗话说得好“干得好不如说得好”。所以,有人把溜须拍马归类为“权谋术”,看来不无道理。其实,说是“权谋术”,倒不如称“谋权术”更为准确。但用溜须拍马谋来的权,又是什么权呢?历史证明,一旦“马屁精”捞到或大或小的权,必定朋比为奸,恣意妄为。当年,极尽奴媚之相的南宋名相寇准的门生丁谓上台后,首先向老师寇准开刀,置寇准于死地。这类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因此,防备溜须拍马的最佳办法是:掌权者要“全方位”地搞好“健身运动”,身强体壮,一身正气,头脑清醒,“溜须者”岂敢近身,“马屁精”怎敢做拍?
有人的地方就自然形成江湖和名利场,而现实往往比历史更鲜活,更精彩。想想看,我们身边那些谋权谋利的拍马屁者,不仅未曾绝迹,而且段位更高了,他们唱作俱佳,演技绝对一流,相比之下,古人前辈的那些业绩,已不堪一晒,不值一提。
现在流行一个时尚热词,叫作“营造社会政治生活新常态”。拍马是一种庸俗的作风和政治生态腐蚀剂,也应归入“四风”范围。要营造社会政治新常态,就不应该容忍拍马现象的存在,让拍马者和被拍马者都能受到“耻辱”的压力。今之马屁精者,多为郭霸、丁谓之流,甚至等而下之,以致俗不可耐、令人作呕。文中提及说客、秀才之属,岂不足资“借鉴”乎?头脑要清醒,警惕“马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