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朱超群先生为当地的一位画家王元昌先生写了一本传记《古镇画魂》,我们是忘年交,经常碰头交流。那是在去年年底见面的时候,他说新近认识了一位画家,要为画家写一本传记。我说你写小说、散文的人,写传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并说写好了让我看看。没想到他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已经写出初稿,现在又在修改二稿,并很快将样稿也送来了。厚厚的一叠打印稿,说是有11万字左右。虽然还没有正式印刷,但已经油墨芳香。他让我写序,我有点诚惶诚恐。虽然我也出过几本书,但大都是散文随笔类作品,不曾写过长篇传记。恭敬不如从命。我遂认真阅读文稿,写点我的感想,这样就可交差了啊!
朱超群写的传记《古镇画魂》,看是一部四卷本的传记,每卷2万字左右。其实是四个大的章节;另加10多篇采访随笔,在3万字上下。两组内容合成为一部完整的纪实文学作品。其中第一卷:少年有梦。作者从画家出生开始写到学校毕业。画家出生在解放前,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长到懵懂时,有一天,他突然有一个梦想,就是画画,想长大后当画家。于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学习画画。第二卷:工作为重。作者写解放以后的王元昌,家里虽然生活条件有了好转,读了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地的一所农村小学,做了一名新中国的老师,后又担任了校长的职务。这期间,生活之重,工作之重社会压力非常大,。不过,他没有忘记自己少时的追求,梦想,长期在业余时间坚持画画,并获得肯定。
第三卷:追求理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员流动开始放松,作者写王元昌辞去领导职务,甘愿做一名美术教师,总算对梦想有一个算是比较对口的岗位,直到退休,有了较为充盈的时间研画、画画。第四卷:创造辉煌。作者写昔日的梦想者、追求者,终于获得成功。一个一生追求画画的人,经历一辈子的默默追求,可谓画海苍生,终于练就成为一名画家、艺术家。他从退休至今,画有上千幅的画,国画中各个种类的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多次在全国各个征稿大赛中获奖,多次举办了个人画展,创造出了人生的辉煌。
王元昌先生是位画家,那不同凡响的天赋,才情,修养及较深的文化底蕴,决定了他步入艺术殿堂的根底,因而他的作品个性鲜明,大气恢弘又不失个性,给我一种美的感悟和美的熏陶,一种超凡脱俗赏心悦目之感。
中国书画,人们都说,是需要历经一个渐趋成熟、渐趋丰富的过程。在艺术圈里,每一个艺术家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思维潜力,不同的天性与艺术实践经验……绝对会影响其之后的艺术高度。“发于心源,成于之悟”,看无数的书画艺术工作者们,穷其毕生在苦苦追索着艺术与生活的最真的契合点、“技道合一”的最高境界,最终能达到的却极为少数。
清代叶燮说过:“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王老先生凭着过人的才情与胆识,在不断追求创新和变革,变而更真的艺术境界。他的画画独具匠心,景由心造,意随情出,借景造物、物我合一。幅幅饱含着人类对回归自然的美好憧憬,可圈可点、可叹可赞。可以说,已步入花甲之年的王元昌先生,又焕发了艺术之青春。
王元昌先生的山水画,秉承了中国严谨秀逸之画风,描写生动,笔墨温润,一派平和宁静。朱超群在书中作了较为详情的介绍,使我感至王老先生的画,大气蓬勃,飘渺豪放,磊落浩然,远看山色空朦、妙变无穷。细读他新创作的那幅飞瀑作品,笔墨线条飞动而凝炼,掩映那群峰间的如练的飞瀑,嵯峨的怪石,遒劲的奇松,缭绕的云雾……让整个画面,凸出了一种强烈的动感,张扬出一种富有生命的气息。构图合理,格调清新、简洁。看山石用笔,焦墨不滞,淡墨不薄,酣畅淋漓,令观者如临其境,在感悟着自然山水秀美形态之同时,也体会到了一种清新质朴、空灵纯净的野趣。他以抽象的色墨,泼出大山的雄与势,姿与奇、秀与险,尽将自己的思想都融入于山水创作中,把山的灵气与水墨紧紧地相结合,倾吐画家的心怀与纸间,达到那一种“天人合一”之境界。也折射着王老先生深厚的人生韵味和文化积淀。
朱超群先生性豪爽,善言谈,广交际,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方法是认真的,他为了把书写出精彩,一方面采访画家本人,请其写个人简历、写回忆录等;一方面采访画家身边的人,包括从小的同学、街坊邻居、工作中的同事、朋友,曾经采访过他的记者,以及画家的妻子儿子等。通过多方面的采写,不仅写出了传记,还写出10多篇的采访随笔。一本书的整个内容是传记和采访随笔的结合。这样不仅能从传记中看到画家的追求过程,而且能够从采访中的人的口中进一步了解画家王元昌。文学传记和采访随笔互补,可谓相得益彰。总之,朱超群,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反映出画家王元昌先生一生的平凡中见传奇的经历,反映出画家一生的精彩缩影、精彩过程。
由于是作者第一次写传记文学作品,又是第一次写中长篇的传记,朱超群先生就能如此把握,并用非常短的时间,写出了一部十多万字的稿子,着实不易,其精神是十分可嘉的,也是十分可喜的。综观老画家王元昌的经历,从自学到成名,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画过宣传画,而创作的主要成就,则是从50岁以后开始的。而朱超群和画家的年龄相差20多岁,属于二代人,两个辈分。但他从小喜欢文学,工作间隙一直追求写作,写过上百篇的中短篇小说,以及许多散文和诗歌类作品。虽然领导了解他的文笔,让他做过10多年的宣传专职,写出了大量的新闻和纪实文学作品,但和文学创作,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而朱超群大部分作品的出书和发表,也是在50岁以后开始的。因此,他在写画家的传记时,倾注了自己的感情。一种他自己认为是相似性的经历所给予的创作热情。所以,他就用了较短的时间,写出了一部较为成功的传记文学作品。
我们对作品不说溢美之词。作品的得失,在于作者是否会讲故事,是否会在故事中讲出精彩的情节来吸引读者。对于传记文学作品,必须以真实为主,这就在于读者的兴趣,在于读者在人生平凡的故事中是否发现值得鼓舞人心的真实内容。《古镇画魂》是纪实作品,一切都以真实为基础,不能因为故事要曲折而去虚构,去塑造虚假的情节和内容。而作者通过画家一生的追求,实现人之梦想这一过程,提升了人的生命的潜在价值,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好的榜样。至于文字的如何笔墨,怎样构思,先后顺序,细节描写等等文字表现形式和方式,只有让读者阅后,才会有一个合适的评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每天都孕育和发生着许多感人至深,因而多姿多彩的动人故事。记录和讴歌这些故事,既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待,也是文艺创作者施展才华、探寻艺术高峰的契机和舞台。朱超群先生创作的这部传记所介绍的人物,符合中国国情,可说是“中国梦”中的一个画家追求者的人生“艺术梦”,是一个人一生通过个人奋斗的成功梦。这对当代和现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愿朱超群先生的创作思路越来越宽广,作品立意越来越新颖,写作技艺越来越娴熟,从而能够进一步获得读者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