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傍晚,正在看书的我,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您好,请开开门!”
门铃响了,我透过防盗门一看,是一个我不认识的20多岁的小伙子。他是来推销厨房洗涤剂的。多少次,我告诫我的家人,现在坏人太多,行骗的太多,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更不要为陌生人开门。但似乎没有理由的,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打开了门。
小伙子一进来就开始工作了,他一边讲解一边做着示范。只见他将洗涤剂喷洒在油烟机上,灶台上,然后仔细地擦着,一会儿便光亮如新。我注意看着,他在工作时手微微地有点颤抖。我想,那一定是我给他开了门的缘故吧,看得出他内心的激动。也许由于长期接触洗涤剂的原因,他手上的皮肤已很粗糙。一个为生计而艰难奔波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我想象着他被一张张敌意的面孔拒之门外时的痛苦心情,我有一点心疼和不舍。
我已决定买他的产品,不管质量怎么样,一下子买了两瓶,他很激动,口口声声地说着,谢谢老大爷。我倒了热水给他洗了手,他更是感激,要再送我一瓶,我执意没要。我的心情很愉快,那种快乐就像陌生人以一颗仁爱之心,接待了我的儿子一样。
又有一次出门去旅行后回到上海,从下车的站台到出口,上上下下得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的负荷能力了。
站在车站的阶梯上,我一步也挪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小伙子从我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并且停了下来。
“我来吧!”他温和地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抬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了一笑,笑容像学生般纯净,很快的隐遁在人群中。
他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那是我在那次旅行中,给我留下的最美的印象了。
中国是一个人际关系的大国,尤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到了今天,这种人际关系有了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熟人和陌生人的区别。熟人就不说了,亲朋好友,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老部下、乡党、哥们儿……
这一套,我们中国人无师自通。可面对陌生人,我们却有一种普遍的心理,这就是防范、对立、排斥,甚至敌意。陌生人和我们什么关系都没有,至少在利益方面永远是矛盾和不相容的。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两种人。一是熟人——利益共同体,二是陌生人,妨碍和阻挠了我们。“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古训,再也没有人提及了。至于“爱你的邻人”,以及“人同此心”的圣言和民谚,更是无人问津。或许,在大道理上大家都还是能够明白一二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无法做到互相尊重。我是在夸大其词吗?我想,应该不是。
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和我们打交道的更多的还是陌生人。我们被陌生人所包围,并且互为陌生人。离开了陌生人,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寸步难行,这也许是我们没有认真考虑过的。有一部电视剧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和陌生人说话,的确可能有危险,但不和陌生人说话,却是死亡本身。帮助别人,给别人施以善心,其实是为自己积累了将来得到善报的资本。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了自己。
我们上海人也许不习惯跟陌生人搭腔,觉得有点十三点,有点尴尬,有点难以启齿,所以我们经常违背心意地选择了袖手旁观。实际上,这一点也不难,只要一个微笑,然后说:
“我能帮你吗?”
有时候,承受陌生人好意的同时,也会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呢?
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当我们伸出友爱之手时,因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人活在这个世上,我们真正熟悉的人,能有多少?再看看手机通讯录里的朋友,几年前甚至几天前,不也还是陌生人吗?仔细想想,这样的陌生人,只不过是还未结识的朋友罢了。
因此,每一次照面,如枝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要是每个人都愿给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温暖的祝福,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慷慨的援助,一个肯定的手势……从“我”做起,陌生的心灵,顷刻就会相融。人心有时候是座山,厚重得难以穿透;有时候是流水,柔软得不分彼此。我们需要的是流水,而不是大山,给陌生人带来的是温暖与希望。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不知该有多么温馨,又该多么和谐呢。因此,让你我也携手构建“诚信中国”,实现“中国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