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那一次,我读懂了阿

那一次,我读懂了阿

时间:2023-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起初我读到《阿Q正传》时,觉得比较晦涩。直到一次一位老师与我们讲到阿Q时,我才恍然大悟,隐隐地觉得阿Q不只是一个人,也不只出现在那个旧年代。阿Q,一个没名没姓没籍贯的无业游民,他的生命就好像是敷衍搪塞的空白答卷,然而却讽刺般地把全中国的人都映射在了那张白纸上。阿Q那个时代洪流虽已远去,但“现代阿Q”却也不少。只是这“阿Q”不再仅仅是一个小说人物,而是一种愚昧的通用的象征。

历史长河波涛起伏,浩浩荡荡,中国人所留下的与不断创造的历史可谓辉煌。然而在某个支流,也曾形成一轮漩涡,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被卷入而无法自拔,直至有人石破天惊地说:“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

说此话的人便是鲁迅。

而鲁迅笔下的阿Q,则是一个鲜活的代表。起初我读到《阿Q正传》时,觉得比较晦涩。直到一次一位老师与我们讲到阿Q时,我才恍然大悟,隐隐地觉得阿Q不只是一个人,也不只出现在那个旧年代。

那一次,我读懂了阿Q,也终于知道了那轮漩涡所蕴藏的灾难了。

阿Q,一个没名没姓没籍贯的无业游民,他的生命就好像是敷衍搪塞的空白答卷,然而却讽刺般地把全中国的人都映射在了那张白纸上。

试想,在那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们无法忍受现实,但却又无力造反,到后来,就连造反革命的心也被消磨光了。君主闭关锁国、自以为是,臣民小富即安、苟安于现状。茅盾说:“阿Q所代表的中国人的品性,又是中国上中社会阶级的品性。”一点没错,他们自以为富足,便安逸了。身份高的依旧“高大”,身份低的依旧“唯诺”,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因此,阿Q自欺欺人地一再为自己博面子,安慰自己,压倒别人。说好听些是“精神胜利法”,直白些,不过是“强词夺理”,难听些是“自我作践”罢了。只因为他已被现实打败、压倒了,被那封建的漩涡卷入了谷底。

鲁迅先生很用心,阿Q虽只是那无名无姓之人的外号,但“Q”却把当时中国人民的形象刻画了出来,且是惟妙惟肖——一个脑袋,脑后一根长辫,这不是代表了当时的所有人吗?

阿Q那个时代洪流虽已远去,但“现代阿Q”却也不少。人与人之间因为有所谓的局部的、小团体的利益,而形成了一些束缚人的“规则”“要求”和“惩罚”,但又因“惩罚”而让人们追逐、固守更符合自己需要的小利。遇事有人总是推卸责任,哪怕怪罪上天哭爹喊娘也想达到目的,反正“不是我的责任”“我是对的”,这不是阿Q是什么?在难题面前,有人总是拍拍胸脯,闭着眼说“我当然可以”“小case”,可确实被难题难倒时,便说“这刁钻的问题”“此题无解”,总之,“我就是文化人,学问渊博”“我经验丰富”,这不是阿Q是什么?具体地说,领导里面有阿Q,员工里面有阿Q;老师里面有阿Q,学生里面有阿Q;成人里面有阿Q,孩子里面也有阿Q……只是这“阿Q”不再仅仅是一个小说人物,而是一种愚昧的通用的象征。“精神胜利法”固然好,但当是非因果最终被颠倒之时,恐怕这再“胜利”的精神,也不过是项豆腐渣工程而岌岌可危罢了。

那一次,我真的读懂了阿Q。

【注释】

[1]本文系作者16岁时创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