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找我咨询高考志愿的朋友很多。昨日是川师大附中的一位女生。她是学美术的。“为什么学美术?”她回答:“因为对文考的要求比较低。”还有别的原因没有?没有了。美术专业里有很多细分的专业,知道吗?不知道。你今后想干什么?不知道。今后你靠什么养活自己?还是不知道。
今天来的是德阳、什邡的两位考生。文考成绩一个估分630分、一个估分480多分。对于高考志愿还是两个字:茫然。问家长,回答更是令人啼笑皆非:随便读哪个专业都可以。
专业不能“随便”,要不稀里糊涂读上几年,结果发现,生活和自己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要不读得十分无趣,要不一毕业就失业。
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在于,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读了10多年的书了,还是没搞清楚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对社会、对未来的认知几乎为“零”。
而一些中学老师为确保升学率,对学生的志愿指导完全停留在“走为上”的原始指导上。比如,一个考生的分数完全可以冲击上海复旦大学,但老师一般都鼓励他填本省的一本乃至二本院校。至于专业指导,根本无从谈起。
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学习功课,却在最紧要的关头得不到权威的专业指导和人生规划,实在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学校应该在高二下学期或者高三上学期就开设一个职业规划、高校专业解读的课程,为学生解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职业前景以及社会对于这个职业的评价、需求等等,从而让学生对各种职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以便顺利地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职业规划的课程应该由社会各界人士、职场人力资源部、大学招办主任等任课。
高考志愿填报除了对分数的考量,更是对未来人生的重要规划。让每一个考生都能有条件得到专业、权威的指导,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2009-06-01 原载《华西都市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