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20世纪被集中批判过两回。第一回是世纪初的“打倒孔家店”,第二回是70年代的“批林批孔”。自从汉代儒学被立为国学以来,只有20世纪,往孔丘老先生脸上大规模地抹泥抹黑。70年代的“批林批孔”最滑稽,是往孔老汉脸上抹屎。把孔子和林彪放在一起批判,是滑中国历史之大稽。林彪这个人很不简单,但他们两位不能放一起。当年批林彪的时候,其中有一条罪状,林彪说读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去读。这句话被当成污蔑毛泽东思想。
其实这是一句很中肯的话,全国各行各业的人,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读毛主席的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你自己解决不了,去读毛主席的书,用毛泽东思想帮你解决问题。
带着问题读书是会读书的人。一个人脑子里一片空白,或一团糨糊,怎么可能把一本书读好。前面说到了,读书是坐船,一个人心中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没有一个清晰的彼岸,你去坐哪一条船?只能把渡船当游船坐了。
读书不能什么都读,也不一定越多越好,就像吃饭,吃饱了就行。也不要什么都吃,要对胃口,要会选择。郑板桥还说过一个准对联,很形象:“《五经》《廿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材。”苏轼说过,要写出一流的文章,要背熟三本书,《孟子》《庄子》《史记》。金圣叹的书单是六本,《庄子》《史记》《离骚》《西厢记》《水浒传》《杜甫律诗》。他们二老都是以写好文章为前提说的。我们看一下《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里涉及的书目:《史记》《汉书》《宋书》《魏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吴郡志》《吴地记》《嘉泰会稽志》《唐两京城坊考》《河南志》《关中胜迹图志》《唐方镇年表》《元白诗笺证稿》《国史大纲》等等。涉及的书还有不少,我不再念了。
这些书突显着两个亮点:
一、这些书都是服务于《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这本书的,是为了写好这一本书去读的,下的功夫很细,很具体,很深入,而且每一本书指向都很清晰,繁而不乱。有一个常用的词叫繁荣,是形容社会状态的。这个词的意思要研究,乱糟糟没有秩序感,不叫繁荣。农民种棉花、玉米,出苗后要间苗的,要拔掉其中的一些,要保持苗与苗之间的株距和行距,要确保每一棵都能充分生长。苗在接下来的生长过程中,如果“长疯了”,还要控制长的势头,不能一味地长“身体”。种庄稼的目的是打粮食,一棵棵苗都长成傻大个子,营养都给了身体,看着好看,但影响粮食产量。这也是光吃不练的一种。我们如今流行说社会繁荣,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真的做到繁荣了吗?其中的秩序感清晰吗?现在时兴一句话叫“调整经济结构”,想一想这是什么意思?
二、这些书基本上都是“原材料”,所谓的“理论”书很少很少,好像只涉及了两三本古典文论著作,我记得不太清了。好酒都是用原材料,用粮食酿出来的,勾兑的酒不好喝。
如今网络上有一个词,叫“学术地沟油”。指的是从国外“学术市场”上或角落里搜找过来的一些东西,东一家弄点西一家弄点,勾兑在一起,这类“集大成”的东西不要说价值与品质,最起码的东西都够不上。我服气李浩先生的这本书,一是他下的扎实功夫,二是他严谨的学术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