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生物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
由于生物成岩作用主要是通过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进行的,所以理论上说一切对生物生长发育有关系的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对生物成岩作用造成影响。但由于生物成岩作用中生物种类的不同,因此影响不同类型生物成岩作用的环境因子也会有所差别。
影响放射虫硅质岩生物成岩作用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水深和洋流等。现代海洋中的放射虫软泥主要分布在低纬度的大洋中,而由硅藻形成的硅藻软泥则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的近陆地区。
影响碳酸盐岩生物成岩作用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温度、水深、盐度、水体的清澈度、构造活动及火山活动等。现代海洋碳酸盐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环境中,其中底栖生物的生物成岩作用主要发生在浅海陆棚及各种海岛的周边地区,而钙质浮游有孔虫的生物成岩作用则主要集中在深海环境中。但无论是底栖生物的生物成岩作用还是钙质浮游有孔虫的生物成岩作用都只能在当时、当地海洋的碳酸盐补偿深度范围之内进行。水体的清澈度主要受陆源物质或火山活动的影响,由于相当一部分海洋生物属于底栖固着滤食生活,因此碎屑物质的带入无疑会抑制其生长发育,从而影响生物的成岩作用。强烈的构造活动(如造山运动)和火山活动一般都不利于碳酸盐岩的生物成岩作用,因为造山运动和火山活动产生的大量碎屑物也同样会抑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生物礁的生物成岩作用是碳酸盐生物成岩作用的一种特例。高效、高产是礁生物成岩作用的主要特征。据Chave等(1972)估计,每公顷礁表面年产碳酸盐为400~2 000t。但由于造礁生物多属窄栖性生物,它们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十分苛刻,因此礁相碳酸盐的生物成岩作用比一般生物碳酸盐岩的生物成岩作用更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有关影响礁生物成岩作用的环境因素将在第6.2节中作详细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