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

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

时间:2023-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人之心本来没有枷锁,而防备的人们为自己加了厚厚的一锁。心门之所以坚固,是因为人们紧紧地锁住了心门里的一切。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是一种境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何不带着希望,带着淡然,选择随遇而安。上了锁的心门就像是被阻挡的生命源泉。心锁的钥匙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只要我们愿意把心门打开,愿意在心下选择释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带着希望,选择释然而安。

李白诗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李太白选择拨乱头发,驾舟江湖漂流。淡淡的忧愁淡淡的酒,本渴望一醉解千愁,但没想到愁上加愁。事情得不到解决,我们习惯性走入死胡同,将自己的心门关上,阻断与外界的联系。

世人之心本来没有枷锁,而防备的人们为自己加了厚厚的一锁。心门关上,往往难以打开。心门之所以坚固,是因为人们紧紧地锁住了心门里的一切。于是我们独忍孤单的黑夜,暗自忧伤,轻捶啜泣的胸膛;于是我们独依窗前,惶恐无助,擦拭滑下的泪痕。

内心的苦闷需要释放出去,才能有更多空间储存快乐。让万物随内心所动,然后得真自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是一种境界。佛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都是禅。顺心始天年,入禅一念间。无论什么境况、什么功业、什么使命,都没有生命的愉悦和秉性的归真更加重要。

禅林寺院里,古木参天,清泉绕石,自然环境特别幽静。可是,一到傍晚,投宿归来的鸟雀们就聚集而来,嘁嘁喳喳叫个不停。新来的小沙弥在修行傍晚的功课时,怎么也没法入静,被鸟雀们吵得烦躁不安、苦不堪言。

有一天,他问前来例寻的老禅师究竟怎样才能入静、入禅。

老禅师顺手指指直径一米半、高也一米半的一口倒扣着的大缸,非常认真地说:“入禅要有定力,要有穿透力,要有移身缸底的心法。我当年破墙而出、破缸而入,才有了今天的禅定。无论外界怎样聒噪和烦扰,你都得有置身缸底的入静和虚无,只有这样方可入禅。”

小沙弥听了老禅师的话,就尝试着模仿老禅师的做法,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修行到像老禅师一样。于是小沙弥小心翼翼地爬进大缸中,定神念经,刚开始十分不适应这口狭窄的缸,依旧能听到嘈杂声,心中愁苦万分。但是想到老禅师的教诲,就咬着牙支持了下来。

小沙弥没有因为鸟雀们的嘈杂声放弃修行,让喧嚣声扰乱自己的心境,将自己的心锁起来,不再修行功课。相反,小沙弥敞开了心门,让鸟雀们的叫声成为自己念经时的配乐,乐于接受一切万物,放下了厌倦嘈杂声的念头,这时心中平静了许多,渐渐地觉得自己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境界。小沙弥慢慢意识到,原来自己已经到了入境与虚无的修行境界,心中喜悦万分。

小沙弥天天在缸底中修行做功课,此时心中没有任何声音,万物一切都与自己没有任何联系一样,清晨、晚霞、明月……万物仿佛瞬间幻灭,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消逝。

数日后,老禅师再来例寻。左右不见那个向他提问的小沙弥,寻遍整个寺院也不见小沙弥的踪影。老禅师灵机一动、会心一笑,轻步来到那口大缸前,并迅疾地弯腰掀起那口大缸——小沙弥正怀抱经书,坐在缸底熟睡着。

终于惊醒的小沙弥一脸惶恐,连连告罪,说自己不该辜负师傅教诲,躲在缸底睡懒觉。

不料,禅师却开怀大笑起来,非常认真地说:“你躲在缸底睡觉,比苦读经书美妙得多,你终于开悟了,你入禅了!”

锁住了心门,就犹如花儿失去了雨露,锁住了心门,如断了翅的鹰,没有雨露孕育的花开不出鲜艳明亮的韵致,没有了翅膀的鹰飞不出搏击长空的雄姿。上了锁的心门就像是被阻挡的生命源泉。其实,心锁的钥匙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就看你是否要把心门打开,是否选择释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何不带着希望,带着淡然,选择随遇而安。

我们的情绪大多因事物发展而变得喜怒无常。心门关上,或因工作,或因感情,或因家庭,这其中有太多是我们难以左右的。宁可餍其体,不可扰其心,面对困难,不如选择随遇而安。自我是世人难以放开和舍弃的,一切快乐与悲伤,慌乱与忘形,都是从执著于自我开始。为何不能放下自我,安稳内心,与平静的快乐不期而遇呢?

心门关上,往往难以打开。上了锁的心门就像是被阻挡的生命源泉。随遇而安是对待忧愁的一种态度,也是打开心门的一把锁。

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的人生往往被浮华蒙眼,心境就会变得复杂,最终收获的只能是疲惫、困顿和劳累。要知道,生活不需过多的绚烂,生命终究将归于平淡,尘世的历练让我们的内心不断贴近本真。

心锁的钥匙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只要我们愿意把心门打开,愿意在心下选择释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带着希望,选择释然而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