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为了表达思想便创造了语言

人为了表达思想便创造了语言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报纸出现对“包二奶”一词能否入选词典的争议。有存在就有表达的需要,就反应在人的脑中。如果仅在人脑,或许会随着包二奶风气的结束而失传的吧!人的造词与表达不仅要形于声而著于文,而且要传之广而见之远,所以创新媒介便如同创造新词和改进口才,都成为表达的需要。

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然,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中,人又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这个过程中,人不仅得到了满足,而且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也产生了一种表达需求:对发现、发明、创造的抽象、综合与表达,而且这表达一定要随实践的发展、思维的现实要求表现出来。

思维是人特有的功能。人不仅要有思想,而且还要表达。表达不仅需要语言,而且需要符号。如果有这种表达需求而没有表达的符号怎么办?那就创造新的符号吧。

在很古的时候,结绳不足以记事,人便创造文字符号,把物质(结绳)变成精神;象形文字不足以表情达意了,便扩之以指事、会意、形声、借假、转注;古人交流以单字为主,单字不足以承载思维,便扩展词汇、句子、文章、著作;一种文体不足以反映思想与情感,便创造更多的文体,于是在有韵与无韵之中细分精雕,遂有文章之大观。

在经历了几千年的表达方式的积累与发展,精神从物质世界中相对地独立出来,并以物质为载体,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叫世界三,即媒介世界。于是,人在继续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和改造精神世界,由此,人的职业也产生了两大分野,分头进军于物质与精神这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世界。

人对思维载体、表达方式的创造仍未停止,而且随着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的深入,人越来越感到表达成为一种瓶颈,思维缺乏强有力的载体支撑,而不得不把许多大量纷繁、复杂且要求精确的思维交给机器人或计算机。但是,关于人文的思维却无法脱离人,所以,人就努力地创造吧。比如在经历了“海角天涯”的认识后,随着交通、通讯的迅捷,创造了“地球村”的概念;很快,在后工业化时代,随着人口城市化及传播技术发展,又提出“地球城”概念;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感觉后,面对文化的浩繁庞杂,大量复制,产生了“文化工业”“文化产业”概念。至于表达对经济和社会日新月异的认识,新词也日新月异,充斥媒介,媒介包括教授也不得不盘点“关键词”:改革、发展、下岗、分流、竞争、破“三铁”、股份制、个体户、民营、“三资企业”、公有制实现形式、融资、承包租赁、规避、通俗唱法、扫黄打非、自由化、民主、非典……一切似乎都不足以表达,于是产生“与时俱进”。

近日报纸出现对“包二奶”一词能否入选词典的争议。“名与实”之争久矣,至今不绝。有道是:存在决定意识。有存在就有表达的需要,就反应在人的脑中。既在人脑,又何须在乎词典?词典也是媒介,大约进入词典也就变成了精神世界的存在,会被专事精神文明的人传承下去吧?如果仅在人脑,或许会随着包二奶风气的结束而失传的吧!

人为了表达思想便创造了语言,为了传播承载思想的语言便创造了符号,为了传播承载意义的符号便创造了媒介,而且媒介在不断创新,不断延伸,从体内走向体外,从骨、简、帛、纸,到印刷、电子、网络,形成了意义媒介与物质媒介。语言是个人媒介,此外的媒介都是公共媒介;语言和文字成为思想和意义的载体,成为包含意义的媒介,此外的媒介都是不包含意义的媒介,并成为传播意义媒介的载体,媒介成为媒介的媒介。

人们为了表达便造词,为了传播便创造新媒体。人的造词与表达不仅要形于声而著于文,而且要传之广而见之远,所以创新媒介便如同创造新词和改进口才,都成为表达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