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感情动物,人抒发情感的方式也很多,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嗟叹之不足故歌咏,歌咏之不足便自然就手舞足蹈起来。可见叹息是人所具有的一种重要抒情方式,它不仅是生活中常用常见的形式,而且也被上升为文学形式,如《离骚》中的“长太息以……兮”,可能开了文学之叹息的先河;李白有“噫吁戏……”,以至文坛有“叹”为观止之作,艺坛有一唱三“叹”之形式。
魏晋名士更以“太息”为雅,曰啸,构成魏晋风度的一大标志;叹息也是政治家、军事家之情感的有力调节,比如刘邦之“大风歌”之壮叹,荆轲刺秦王时的“易水歌”之长叹,曹操《观沧海》之“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悲叹……
叹息可以分多种形式。有悲叹,人生、生活都有苦难甚至灾祸,这使人悲叹;有惊叹,这是对出乎意料之情、之景的表达,那些叹为观止的东西,那些意外的事件,都要由惊叹表达;有喟叹,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并不令人大喜,也不令人大悲,但足以令人感慨万千,或赞赏,或遗憾,或钦佩,感而长叹之,是为喟叹;有长吁短叹,对诸多的不满意、无奈都会如此表达,也都可收入叹息中来。
人为什么会叹息呢?第一,因为人有叹息的机能和功能;第二,因为人有意识和情感;第三,客观上存在各种令人叹息的现象。人既有客观的器官条件,生活中又有令人感叹的事不断出现,存在必然反映到意识中,触动人的情感,使人产生喜怒哀乐,产生失落怅惘,感到不满意而又无可奈何等等,解决的最好办法便是叹息。
人对自然产生不满意,便要进一步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当然也会产生无奈。自然加于人而人不满又无奈时,人便以痛苦和痛哭抒发内心的感情,而人和社会加于人而人不满又无奈之时,人便只有叹息。面对腐败、不公、差距,面对邪恶上升,面对弱者受欺辱,面对各种失意,面对贫困饥饿,等等,愤怒而又无奈无助,面对愚昧甚或愚蠢,悲哀而又怒其不争,终于把胸中的郁积化为气息,一叹了之。
如此看来,叹息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甚至是一种政治行为,对于构建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确实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它不仅保持了人的身心平衡,而且保持了社会系统平衡,既不用流血,也不必流汗,更不用通过与矛盾的一方直接较量,而仅仅通过自身而且仅仅是一股浊气即可解决精神问题和政治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