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心远地自偏”

解“心远地自偏”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车马喧”,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淡泊名利之念。陶渊明的《饮酒》20首以“醉酒”的语态指责是非颠倒的上流社会,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以及仕途的险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然居住在纷繁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的车马喧嚣,其中的纷争和喧闹也自然与自己没有关系了。

这首诗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诉人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个人的自我修炼和努力,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驱走内心的阴霾,享受生活、工作的快乐。“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淡泊名利之念。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之一。饮酒本身或多或少有逃避现实之念,借酒抒情也是古今诗人常见的状态。陶渊明的《饮酒》20首以“醉酒”的语态指责是非颠倒的上流社会,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以及仕途的险恶。其中也流露出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诗人在困顿中的怨气和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这些并非同一时期的作品。据史料记载,其中《述酒》的写作背景为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伤之情。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之情,无论在喧闹中的纷争,还是在宁静中的悠然,此中的真意,又有谁能辨得清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