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 桐
当今之世从文不易。从文者必须有苦行僧精神,在荆棘满途的文学长路上艰难跋涉。眼下红尘滚滚,物欲横流,谁愿意匍伏在地、甘做毫无经济效益的“爬格子动物”?答案是:唯有傻子!但傻事总有傻人为。郑立于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文学“傻子”。他从少年开始鈡情于文学,直到如今耄耋之年依旧痴心一片,矢志不渝。
郑老从文已逾一个甲子。他生于日冦侵华战火纷飞的30年代,经历了解放战争、共和国的诞生、历次的政治运动,如今顶着满头白发,昂然踏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郑老历尽忧患,备尝艰辛,身世浮沉“雨打萍”。然而郑老的一生纵然跌宕起伏,但初衷丝毫未改。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战火,没有焚毁他文学的幼芽,五、六十年代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风暴,没有动摇他爬格子的信念,八、九十年代经商的狂潮、拜金的浊流没有冲垮他坚持筆耕的精神坝筑。
一间陋室,一张书案,一杆秃筆,一叠稿子,便是他心灵的天地,精神的家园。他蛰居苍南,不惮寂寞,甘当垦荒的文牛,主持编纂出一百五十万字的卷帙浩繁的《平阳县志》。郑老是文学的多面手,举凡诗歌、散文、小说、评论、报告文学,以及传记、戏剧各种文学样式皆有涉猎。别小觑这个问题,以为都是舞文弄墨的玩艺,应是一通百通,这种看法实属门外之见。文艺门类如十八般武器,一个作家未必样样使得来。比如会吟诗未必能写小说,会写散文未必能编剧本,正如会舞大刀未必能耍花槍,会打三节棍未必能抡流星锤。刀枪剑,斧钺钩叉各有各的门道。郑老却样样精通,而且各类创作都有获奖作品,成绩斐然,不由得不叫人深为佩服。
我素来以为,文章是逼出来的,也是熬出来的。创作之艰辛犹如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每天推着石块上山。山坡何其陡,石块何其重,但为到达山顶,必须竭尽全力,一刻也不容松懈。我们在郑老先生忆述夫人黄丽容的文中,看到了他爬格子的身影:多少个点燃油灯、伏案疾书的夜晚,多少个蚊蚋叮咬、废寝忘歺的工余,多少个挥汗如雨、仆仆于途的炎夏,多少个冷雨敲窗、寒风袭人的严冬……一个文化的苦行僧、一个文学的傻子,一直在格子上匍伏爬行,从满头乌发,一直爬到华发如雪!
我曾听水园讲述他父亲蒐集考证历代西湖楹联的故事,令我对一位文化老人为抢救文化遗产的勇气与担当肃然起敬。那年住在杭州的水园姐姐郑霜枝把老父接过去休养,不料老人竟抛却安逸,立下一个宏愿:要让历代文人墨客吟咏西湖的丽词佳句重现丰采,让湮灭在岁月风尘里的“文字西湖”再展英姿。老人每天天刚濛濛亮就带上干粮出发,寒暑不歇,风雨无阻,独自逡寻于荒郊古寺,老街旧厝,巡觅于断垣残壁,桥洞野渡,累了倚在路边小憩,饿了啃几口馒头充饥。为核实匡正一词一字,他跑遍图书馆,查阅大量史书典籍,还去信请教名师。他不辞老迈之躯,在女儿郑霜枝的协助下,硬是以一己之力扛下了一个团队的工作量。耗时三載,历尽艰辛,一部20多万言,厚达350页的《西湖楹联大观》,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部书不仅浸透了郑老的汗水,也凝聚着他渊博的学养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如今我们欣然看到郑老先生“爬格子”的实绩,他的文学花圃中已结出累累硕果:迄今他已出版了《祖国的矾都》、传记文学集《青春的火花》、游记《南麂岛揽胜》(合作),《百鸟诗集》、《郑立于短诗选》(中英对照)、《西湖楹联大观》等十几种书籍,以及在《星星》、《清明》等各地报刊上发表了各类文章,约有300多万字。还为浙闽各地风景名胜、佛寺道观撰写了不少楹联、碑记、古诗等。现在煌煌八大卷的《郑立于文集》又将面世,真是可喜可贺!郑老已年届84岁高龄,仍搦管不辍,文章更见筆力苍劲,文采丰瞻,不禁令人感叹“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我与郑老前辈相识于20多年前。郑老的公子水园是我的忘年之交,那年夏天我从香港返乡探亲,路过厦门登门造访水园,邂逅郑老。老先生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声若洪钟,我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老先生敦厚笃实、豁达爽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联想到郑老“雨打萍”般浮沉的身世,看到眼前历尽刧波从容淡定的神采,俨然是一个修成正果的文学苦行僧。蓦然间我想起苏东坡的一首诗,略改结尾一句不正是郑老的写照吗?诗曰“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书桌前。”郑老赠我以《百鸟诗集》,拜读之后,感佩良多,于是写了一篇评论题为《鸟国诗人一一郑立于》,刊于香港文汇报。
我在水园家看到一方“言志楼”的匾额,乃水园老家温州乡贤苏步青教授题赠郑老的。郑老复制镌刻了10方金匾,分别馈赠10位子女儿孙,黾勉他们秉持“求知、治学、创业”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不负郑老期望,现在郑老二男二女个个英才出众,事业有成。前年夏天,我在美国加州硅谷家中突然接到水园电话,他到了美国,约我一聚。我驱车前往,在史丹福大学椭圆形广场见到了水园伉俪及他们的女儿郑雨桐。原来,他们此行是送小女上纽约大学。令我讶然不已的是,郑雨桐扺美不到两年,竟从芸芸竞争者中脱颕而出,亮相于美国电视螢屏,成为华尔街纳斯达克交易市场的主持人。郑老的子孙个个都非常优秀,承继笃行郑老树立的优良家风,并將之发扬光大。郑老值得老怀开慰,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值此郑老文集付梓之际,嘱我写一篇序,我欣然命笔。序文是一部著作的窗口,是打开作者心扉的一把钥匙,也是读者阅读的向导指南。宋人王应麟在《辞学指南》中说,“序者,叙典籍之所作也。”我这篇短文不敢妄称序,只能说是感言吧,不是序的序即是开场白,犹如好戏开台前序幕将启时的一通锣鼓点子。然而文短意切,或许读者也能从中对郑老的为人为文豹窥一斑吧。倘若如此,便因应了我写此短文的初衷,幸甚矣!
2016年仲夏于加州硅谷
(巴桐,香港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理事长、香港文学促进会名誉会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三明学院兼职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