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都十年巨变
矾都,这个光荣的称号,是在五星红旗插上平阳矾山的时候才响亮起来的。十年来,经过地质勘探测量判明,储藏的明矾石有二亿多吨,是我国储量最多、质地最好的矾矿,产品远销世界各国。
过去是“活火坑”
矾都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封建皇朝和国民党时期统治,六百多年来像一盏昏暗的菜油灯,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矾都一片破窑烂洞,二十余座窑厂全部停煎。在这漫长的黑夜里,封建霸头、官僚资本、奸商残酷地压迫剥削工人,“矾矿”是工人受尽苦难的“活火坑”。那时,采矿炼矾都是手工操作,方圆十多里的矿洞中没有顶上一条坑木,洞内漆黑黑的,更谈不上通风设备,草盖的炼矾厂矮小得伸不直腰。老工人张立明说:“十多年前在一个塌塞的矿洞中,曾发现20多具尸体,有的手中还紧握着开矿用的铜钎铁锤。”1941年旺田坪和南山坪三个居民区就饿死了30多个工人,西坑居民区就有25户工人家庭卖妻卖子。那时,矾山流传着这样一首低沉的曲调:
鸡笼山顶光秃秃,
险暗矿洞是房屋;
吃尽山间无名草,
冰冷岩板是床铺;
老年残废逃荒去,
少年骨瘦又背驼;
死去百年没钱葬,
葬了三天还半活;
工人生活如牛马,
千言万语苦难诉。
欣欣向荣
“矾山三条岭,条条通天顶”。原来矾矿的四周都是海拔七百至一千米的崇山峻岭。历代的矿工挖矿都是凭一双手和一条扁担,他们也曾希望有一天能摆脱这种繁重的劳动,在旧社会怎么可能呢。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过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实现了。
1955年下半年,社会主义高潮的到来,使矾都走上了新的历史时期。大小四十多家私营炼矾厂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原属自采自卖的小私有性质的矿山全面改组为国家经营,并成立了浙江平阳明矾厂矿联合公司,从而改变了生产关系,彻底解放了生产力,使矾都走上了飞跃发展的道路。
现在矾到处都是繁荣景象。矿洞满山岗,烟囱像树林,爆破声此起彼落;马达声、风钻声、汽车声和溪涧流水声整日混合在一起,唱出动听的调子。原来52座古老用柴烧的大小窑,已经全部由新式的用煤锻烧的混料窑所代替;昔日的茅屋,今天已是高大宽敞的厂房,电动水泵和直升抽水机解放了扁担、水桶;过去潮湿、黑暗、狭小陡急的坑洞,现在是灯光辉煌,宛如皇宫廊道。工人久久盼望的接通浙闽线的“矾灵”公路也在1957年4月通车,矿山内部公路也密如蛛网。大跃进中架起来的铁索、竹轨、木轨也大显威风,来往运输矿石解放了臂膀,扁担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四千多名矾都工人就在这样美好的条件下,奋力地同大自然作战,1958年大跃进的产量达到五万八千一百多吨,比1957年提高了36.7%,是1949年的六倍,是新中国成立前最高产量的四倍多,今年产量预计将达到七万吨左右。在这一年,敢说、敢想、敢作的工人们还撞开了综合利用明矾的科学大门,用土洋结合办法,从明矾中提炼了硫酸、盐酸、亚硫酸钠、氢氧化铝等许多重要产品,把明矾石变成了“百宝石”。
抚今追昔感恩人
十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职工生活也大大改善。固定职工从1949年1300人,增长到1959年4500多人,职工家属也全都就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40%。
职工文化生活也有了巨大的提高。现在,大部份职工已摆脱了文盲,有700多工人达到高小、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高大宏伟的工人文化宫,设备齐全的保健院,浴室、中小学、电影院、体育场、电话网、广播网都办起来了。入夜,灯火辉煌,音乐声伴着欢笑声响遍四方。矾都工人就这样心情舒畅地劳动着生活着。
抚今追昔感恩人,有诗为证:
鸡笼山顶插红旗,
钻探机声震天地;
平洞宽敞如廊道,
装上新式开山机;
电光辉煌夜继日,
轰隆炮声把山移;
劳动保险百年寿,
轻微皮伤也就医;
同声感谢共产党,
不忘恩人毛主席!
(此文原刊《浙江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