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所想象不到的矿洞如今大变样

新中国成立前所想象不到的矿洞如今大变样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南端的平阳矾山盛产明矾,它的产量在国内居第一位,被人们誉为中国的“矾都”,记者最近特地去作了一次访问。因为街道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起来的,所以叫做“新街”。工人石贵风,新中国成立前一家六口,因生活所迫,妻子改嫁,一个孩子卖给人家,两个孩子去投靠亲戚,一个女孩被摔到大潭里,自己在万般穷闲的情况下逝世了。

在温州工艺美术部里,摆着一座用玻璃匣子装着的“珍珠塔”。五光十色的六角形的珠子密密麻麻地连结着,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珠子的排列是那么整齐、自然,结构是那么精致、瑰丽,真是巧夺天工。参观的人接连地问:这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工艺师把这么多米粒般的珠子连缀成高达尺余的塔要费多少时间?道破了却一点也不奇怪,它原来是用我们日常所见的明矾制成的。明矾的结晶体不仅能供人观赏,而更重要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上、医药上、工农业生产上以及渔业上都少不了它。

浙江南端的平阳矾山盛产明矾,它的产量在国内居第一位,被人们誉为中国的“矾都”,记者最近特地去作了一次访问。

崎岖险道变通途

汽车离开平阳县城,在重重叠叠的山间飞驰,轻纱般的薄雾从车旁掠过,带着浓郁的野花香味,我一边欣赏着这独具山区风味的景色,一边陷入沉思:过去矾山到外地,沿途山高路险,不便行走,单是矾山到藻溪要经过桦岭、大险、小险、乌鼠梯(现在叫老鼠路,意思是只容一头老鼠跑的路)、坠魂涧等地。听到这些地名就够人心惊胆寒,何况是挑着重担通过这些险处呢。过去,不知有多少人挑着担子摔下深渊而丧了命,如今,宽阔的公路上汽车像穿梭一样,将大量的明矾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内各地,又从各地把生活必需品运到矾都。

平阳出产的明矾,还远销到越南、印度尼西亚、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等国,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工区繁荣景象

汽车到站,一派独特的风光呈现眼前。乍一望去,山麓山腰尽是白茫茫的一片,像铺着厚厚的霜雾一般。一条乳白色的小溪从东北方直泻到西南方的山涧里去,在阳光映照下射出雪亮的银光。

过去,最盛时期矾山也只有十几座土矾窑,厂房都是用稻草盖的,破破烂烂,有时矾势不好,矾窑全部停顿,工人四出逃荒,一片凄惨景象。如今,眼前是一个个的烟囱,一幢幢的厂房,西南方靠山旁的高楼,好像是个巨人站在那里,这就是1961年和1963年新建的“百吨炉”。入夜,整个盆地里都是灯光,与天上的星星相辉映。

走进炼矾车间,电力带动的机器轰轰响,半机械化的作业代替了过去笨重的手工操作,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随着炼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明矾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三倍,质量也大大提高,这一切,都是新中国成立前所想象不到的。

矿洞如今大变样

参观矿山,使我更加惊奇,新中国成立前,矿洞里跟地狱一样,黑洞洞、温漉漉,洞道很深,常常积水,矿工们为了不饿肚皮,有时只得在冷冰冰的水洼里工作。在深暗的矿洞里,过去照亮用煤油灯,煤烟熏得矿工个个像包公。洞里空气非常混浊,有的洞道小得要爬才能进去,而且运矾石出来全是用肩挑。矿工的安全问题更没有保障,在一个塌塞了的老矿洞里,就发现有二十多具尸骨堆着,有的手骨还拿着钢钎和榔头等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新建了好几处安上压风凿岩机的平洞,平洞里很宽敞,又平坦,挺胸昂头跑来跑去也没有关系。平洞里的运输车在小铁轨上扒,毫不费力。不论白天黑夜,沿道两旁灯光辉煌。另外,在矿洞的安全设备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有的洞道建了石墩护墙,有的用顶坑木顶住,矿工巡矿洞戴上安全帽,穿上工作鞋和工作袜,矿工们得意地说:“过去巡矿洞提心吊胆,现在巡矿洞安然自在!”

工人的新生活

矾都溪流的南边是工矿区,北边是街道。因为街道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起来的,所以叫做“新街”。这里各行各业的商店,摆着琳琅满目的物品。行人熙熙攘攘,店里挤满了顾客。新街邻近是新建的工人文化宫、工人医院、中学、小学、公司大楼,并且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牛头山山麓兴建了工人住宅区——幸福新村。

工人医院那个地方,新中国成立前原是荒凉阴森的“胭脂宫”,现在却变得那么洁净、雅致。医院里有崭新的手术室、内科室、外科室、中医室、检验室以及宽敞的病房,医疗器械相当完备。

工人文化宫里面,有图书室、阅览室、大礼堂、活动室,外面有灯光篮球场。空余时间工人们在这里看书报、拉胡琴、打球以消除疲劳。矾矿工会还有自己的电影队,经常为工人放映新片。公司里还有广播室,广播喇叭设在每个车间、工厂,这不仅使工人们每天受到社会主义教育,而且使矾都充满欢乐、幸福的气氛。

在工人住宅区,我访问了好些工人,他们都有一段辛酸的家史。工人石贵风,新中国成立前一家六口,因生活所迫,妻子改嫁,一个孩子卖给人家,两个孩子去投靠亲戚,一个女孩被摔到大潭里,自己在万般穷闲的情况下逝世了。共产党使无数工人的家庭破镜重网。石贵风虽然死了,他的三个儿子回来了,都愉快地走上劳动岗位,结了婚,生了儿女,盖了四间宽敞的住房,三兄弟还去迎回了自己的母亲,欢乐地团聚在一起。

在幸福的日子里,矾都工人永远不会忘记过去的痛苦。他们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幸福的明天!

(此稿是中国新闻社约我写的,稿子原由中国新闻新社发出,香港《文汇报》于1965年采用刊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