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火花》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79年1月出版,初版印25000册,这在当时同类书中印数是最多的一种。在一个月内由新华店发行完毕。当时作者正在医院治疗严重的痔疮,只收到几册样书,待我出院后,到附近各县市新华书店购买此书,已销售一空。看来,这类书对读者来说是迫切需要的。随后,作者到普陀山参加文学创作会议,在大陈岛新书店里还有二十多本《青春的火花》,就全部把它购来分送给同事与友人。
书中《一个红军的妻子》一文,是1959年应浙江人民出版社之约写成的,刊于《红色的女儿》一书。
书中《青春的火花》一文,1998收入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与浙江教育出版社合编的《薪尽火传》一书,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根据该书编委和特约编辑张克炳先生的要求,略作修改。考虑到文中描述的两位为国捐驱的亲兄弟李世梭、李世伍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城附近的李家井村人,因而改篇名为《蒲城双烈》。在《薪尽火传》一文中也同时收进《一个红军的妻子》一文。此文也改名为《她,为何剪断自己的舌头?》。此文后又被《浙江日报》摘要刊发了。
同样,在传记文学中,还有《足下万里路 胸中八月潮——记中国西部拓荒先行者林竞》《徐世康为新闻事业奋斗终生》《吴景荣传记》《姜氏乔梓双院士——记苍南籍院士姜伯驹先生》等文章,都收到了难以预料的效果。有的报刊转载了全文或摘要,有不少引用了有关情节,使传记文学作品的影响扩大。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为新闻事业奋斗终生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徐世康先生。他辞世后已经二十多年,由于当时子女年幼等诸多原因,一直不知道徐世康葬身何处。通过上述传记在大陆和港澳台的传播,唤起不少人的记忆。马骅、唐湜等先生曾对作者说:“你写了《浙瓯日报》社长、总编辑徐世康先生的传记,在文中表达了我们早就应该表达的深厚感情。徐世康先生的儿子徐衍(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和徐游(南京大学教授)徐圭及其他儿女也不时来电来信来访,表达自己心灵深处的谢意。都说没有这篇文章先后在台湾和大陆报刊发表,谁也不知道徐业康先生在抗日期间为民众做了那么多好事。
《青春的火花》初版有十四篇,书中各篇有梁平波、张亚冰、邵秉坤、诸进樵、宗文龙、音志岳、黄小金等画家十几幅精心制作的插图,为了保持原貌,仍旧按文插图不作更动。
《青春的火花》初版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文中有的人名略去了,有的用了化名。迈年再次访问浙闽边界老原和永加、瓯源三溪、尤其是中共浙南特要游击纵队代表与叶芳代表和读的地点景德寺,与有关人士的亲属深读,并参阅了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浙南武装斗争二十年》和《浙南革命斗争史资料》、《浙南人民革命风云》、《浙南儿女革命令风采》等等,获益良多。因而趁再版机会,作了若干修改。
郑立于2014年1月于杭州东河
锦园言志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