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为先进人物、贫下中农、艺人等代笔了数十篇稿子,大都给各新闻单位采用了。其中为廖锡龙同志代笔的《坚持革命,永不变色》一文,以及为鼓词艺人章锦永、木偶艺人郑桐悻、京剧演员黄忠麟等代笔的几篇文章还被评为红旗稿或好稿。在代笔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写好代笔稿,做忠实的代言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必须和被代笔的同志一起,共同付出艰巨的劳动,才能保证代笔稿的露真实性。
代笔,就是用文字帮助别人发言。写代笔稿不可能像录音机一样,把发言人的一言一语统统录进去;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剪裁,有所概括,这样才能使代笔稿的主题突出、观点鲜明。代笔稿的主题如何形成,我曾接触到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新闻单位先出点子,由我们去做文章。如去年国庆以前,报社和电台廖锡龙同志写一篇文章,说主题最好是关于坚持劳动方面的。因为廖锡龙同志很忙,就由我代笔了。我征求了廖锡龙同志的意见,他说坚持劳动就是坚持革命,坚持革命才能永不变色。于是就确定了《坚持革命,永不变色》这个题目,然后与他一起研究了文章的有关观点和处理了有关的发言材料。第二种情况是主题跟被代笔的同志一起讨论确定的。这时,代笔人既要尊重被代笔的人的意见,也可以提供一些意见给被代笔作参考。如去年我为盲艺人章锦永同志代笔的一篇文章,开头他叫我把他今昔生活的巨变写出来,感谢感谢党就好了。后来我与有关领导同志研究,认为章锦永同志坚持唱革命词很突出,便建议他以后者为主题,将他不忘党教导、不忘过去苦作为力量的源泉。他同意了这个建议。这一来,主题的思想性也就此较高了。还有一种情况,今年春我们在城西公社后垟大队蹲点,有一天晚上,干部和社员在讨论俱乐部如何为春耕生产服务的问题时,社员陈邦权谈得头头是道,很有条理。我们认为俱乐部为春耕服务这个问题很重要,他谈得叉切合实际,准备代他写篇俱乐都要为春耕战斗鼓干劲的文章。他同意了。我根据他的发言内容写成初稿后,逐句念给他听,并与他一起作了必要的修改,一篇代笔稿很快就写成了。这样的代笔文章,我自己写来也感到很自然、流畅。作为一个通讯员,今后应该在这方面多加注意。从上述几次代笔中我体会到,不是拿题目去硬套材料,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是保证代笔稿真实性的首要一环。
作为一个代笔人,我认为既要尊重被代笔的人提供的情况,但也不能太“迷信”,特别是时间过了比较久的事情,应该具体分析。找些“旁证”,很有好处。因为凭一个人的记忆,往往会把时问、地点或情况弄错了。去年四月份,我为平阳县提线木偶一团团长郑桐悻同志代笔了《创社会主义之新》一文,当中谈到剧团新中国成立前遭到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的一段,提供的情况比较含糊,因为受迫害有好几次,时间与地点对不起头来,后来我访问了好几个艺人,才把情况弄清楚。又如章锦永同志几年来坚持唱革命词的过程,他自己虽然很清楚,但一提到具体时间和具体节目,有的一时又想不起来了。于是,我向另外有关同志了解,并翻阅了有关文字资料,才核实了情况。
为了保证代笔稿的真实,代笔人千万不能自以为是,稿子必须反复核对,然后定稿。我为廖锡龙同志代笔的文章,根据他谈的情况和查对了有关文字材料,写成初稿送给他看,他作了不少修改,那怕是一个词语用得不当,他也不轻易放过。特别是有关政策性问题,他总是再三推敲,然后才确定下来。如文中提到新中国成立前他和母亲、弟弟因生活所迫,投靠一个亲戚家里受到冷遇的一节,我把那个亲戚姓名写上去了。他说,事实虽然没有出人,但这样明朗朗地写出来不好,因为这位亲戚并不是坏人,他当时的生活也很不好过,是出于不得已才下“逐客令”的。现在把他的姓名提出来会影响团结的。从这里,我得到不少教益。确实,这是个具体的政策界限问题,这样处理不但不影响稿件真实性,而且在政治上考虑得更周到了。
“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阶级讲什么话”。在代笔稿中,语言也要力求真实。这里所谓真实,应该是工人有工人的语言特点,农民有农民的语言特点,演员有演员的语言特点,而且这些人中又各自不同。“文如其人”,如果为一个贫农社员代笔,语言尽是“学生腔”,人家一看就感到不真实,因此人家就不喜欢看了,不喜欢听了。那么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作用了。我体会到,写代笔稿闯过语言一关的确很困难,这要下苦功夫。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遵循毛主席的教导,“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毛主席说:“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因此,我们代笔的人要长期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分析并掌握不同的人的语言特点。具体地说,就是要尊重和学习被代笔的人的语言。不要任意添油加醋,画蛇添足,尽可能保持工农群众自己的语言特色。不合规范化的语言当然应该改造,但通篇而论,不要以自已的语言去代替人家的语言。这样语言就显得朴素、生动,表现力和说服力才会强。
为工农兵代笔,我仅仅是开始,还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现在就自己的肤浅看法求教于同志们。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强毛主席著作的学习,深入生活,改造思想,做工农兵的忠实代言人。
(此文原载《浙江日报》总编办公室的《通讯员》杂志,1965年8月刊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