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细胞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细胞生物逐渐增多,竞争加大,必须由许多单细胞在结合在一起才能生存,于是,生命进化自然就向多细胞类型发展,而且从此以后都是多细胞动物。最简单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高级的将在以后提到。
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两胚层动物,即它们身体是由两层细胞组成的:一是表皮细胞层,二是真皮细胞层(它位于体壁内面),两层细胞之间填以胶状物质称中胶层。这类动物分为三个门,即海绵动物门、古杯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门的特征及所属的化石代表。
海绵动物从距今6亿年的寒武纪以前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现代,它的细胞虽分化为二层,但无器官和组织。海绵体壁多,也为入水孔,体腔是空的,上端开口为出水口,水从入孔流进体内,海绵吸收水中有机质后再将水由出口排出体外。海绵多为群体生活,彼此用胶质连接,生活在海底,专家称为底栖生活。难怪从海里出来的海绵都是一块块的,用力一捏水都流了出来,放进水里又吸满了水。过去在洗澡中,人们总用海绵块,现在已被淘汰了。海绵体有骨骼支撑,按其大小分别叫骨针和骨丝,只有骨针才能形成化石,有的地层中可以形成几公分厚的海绵骨针灰岩,但总的来说海绵造岩的能力很弱,这与它体内不保存无机质(如硅、钙等元素)有关。
古杯动物是一种绝灭了的海底动物,形状如同酒杯,其生活方式和新陈代谢作用基本与海绵类相同,但它是个体动物,一般生活在蓝绿藻当中,最合适的生长环境是在水深20~30米的海底。它从早寒武纪开始出现,到了中寒武纪就绝灭了。因它对生活环境要求很严,不能在海水浑浊的地方生长,故不用它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标准化石。
腔肠动物尽管它也是两胚层动物,但要比前两门动物高等,即开始了神经细胞和原始肌肉细胞的分工并具消化腔,所以叫它腔肠动物。它的身体多为辐射对称,在消化腔口处有一圈或多圈触手。本门动物自寒武纪后期出现至现代,种类繁多,化石丰富,其现在动物代表有人们所熟悉的海葵和水母,有人喜欢吃的海蜇皮,就是水母,一种大型的腔肠动物。
层孔虫是海底生活的群体动物,自寒武纪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白垩纪。
它体中有钙质骨骼,群体的骨骼相连结成不规则的团块状、层状等。大的群体宽达2米、厚1米,小的直径不足1厘米。由于它有这样的不易分解腐烂的硬骨骼,故被称为造礁动物。层孔虫礁石化石代表着一种繁荣的海底动物生长环境,其化石丰富的地区,常能发现可供开采的石油。在我国广西、湖南、贵州发现的油田过程中,层孔虫在与已知油区的地层对比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从以上三门的动物特征上可以看出,尽管它们都是二胚层动物,但在进化上也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尤其是在胚胎发育中,海绵动物表现为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大细胞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恰好相反。以后出现的更高级的动物没有哪一类是由海绵动物门中分化出来的,说明这类动物在生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又称侧生动物。海绵动物不可能再进化了,古杯门已绝灭,那么向后传递生命进化的接力棒就落在腔肠动物门中,它传递的速度很快,在奥陶纪时就传给了三胚层动物,从那时开始,生命进化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