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八大盖与王八盒子

三八大盖与王八盒子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斗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军人的立功受奖升迁意识,想当元帅的意识潜意识,在其中是至为关键的。他手里的三八大盖让他在脑子里换成了橹子、王八盒子。一个士兵,一个扛不好三八大盖的士兵的“元帅方案”,能引起多大注意呢!他有可能真正挎上王八盒子,甚至成为“元帅”。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话流传甚广甚久,极具历史的穿透力。

拿破仑的话,激励了许多国家无数的将士,使他们效命沙场,由士兵而低级军官而高级军官而将军元帅。当然,走到金字塔尖的人少之又少。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很多人,倒在奋斗的路上了。但无数的士兵向往成为将军元帅,并为达到自己的目标拼搏奋斗,这一过程,却是极具内涵,具有正面导向作用的。战斗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军人的立功受奖升迁意识,想当元帅的意识潜意识,在其中是至为关键的。没有了军人在军阶上不断攀升的意识与动力,部队的英勇性顽强性战略战术性等等肯定会减弱与丧失。

拿破仑的话,也害了不少的士兵,拿破仑没有把那个“想”字阐释清楚,让一些头脑简单、思维混乱、意识扭曲的人走进了死胡同,以为元帅是“想”来的,忽略了“做”,忽略了从士兵到元帅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首先要从士兵或者最低级军官干起,要扛土炮老套筒汉阳造三八大盖,要站岗放哨挑水担柴,要打枪开炮扔手榴弹,要游击,要打阵地战,要诱敌,要打援,要攻城略地,浴血奋战。只有一步一步往前走,一身水一身泥一身血地往前拼,才有可能走得更远,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才有可能最终成为“将军”、“元帅”。

有些人以为“元帅”是“想”就可以当上的,所以虽然手里提着三八大盖,虽然爬在最前沿的战壕里,却不履行士兵的职责,不练瞄准投弹刺杀,不想着如何完成班长排长交给的任务,只想着如果这个连这个营这个团这个师这个军交给他,应当如何指挥。他手里的三八大盖让他在脑子里换成了橹子、王八盒子。他听不见上级的命令,听不见枪炮声冲锋号,只在指手画脚地挑各级指挥员的毛病。这个世界上,似乎他最能,任何地方都摆不下他,这样的人,你给他个班长,他干不好,他想排长的事,你给他个营长他干不好,他想团长的事。这种人,真正是误己误人,误事误前程。

我的朋友给我讲了他一个同事的故事。此人在单位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算有学问,有一个成人大专的学历,笔头子尤其嘴头子比较厉害,有人说十个人说不过他一个。此人比较有才,对行业动态也比较了解。可此人最大的缺陷就是中拿破仑的毒太深,太想当元帅,而且是一入军队,要跳过所有的阶级,一步登天,当元帅大元帅。因为欲望过于强烈,因为过于自信,因为不想干也干不好小事具体的事,且认为小事“不是人干的”,此公与领导与同事的关系极僵,曾换了好几个部门,到哪里也呆不长干不好。可此公经常向上级递改革设想经营方案,在操大心操全盘操“元帅”的心。他的方案设想,当然没人理会。一个士兵,一个扛不好三八大盖的士兵的“元帅方案”,能引起多大注意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命了十大元帅,这十大元帅大多是在战争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升上来的,其中有六七位曾在井冈山闹革命,扛着老套筒挥着大刀杀上了元帅之路。没有哪个人,一生下来,肩膀上就扛着将星帅星。如果肩膀上有东西,那是肉瘤。

淮海战役的设想与整个计划是由粟裕提出的,粟裕那时已从一个士兵成长为骁勇智慧的战将,手下统兵十万。如果当时仍然是一个士兵,他能提出那样的设想与计划吗?他提出的东西科学可行吗?他提出来了,能报到中央,中央能采信并运用吗?!结论是,绝无可能。

我挺为朋友的那位同事惋惜。如果他真有“军人精神”,能从扛三八大盖做起,尽“军人”的天职与本分,由士兵而班长,由班长而排长,说不定真能成为单位的骨干以至首长,最终按他的思路去改革,去经营。他有可能真正挎上王八盒子,甚至成为“元帅”。可惜,他不懂怎样才能当“元帅”,他只用“想”的办法去追寻自己的梦,所以梦永远是梦,虚无缥缈,似幻似真。

拿破仑成就了不少人。

拿破仑也误导了不少人。

2007.8.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