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有多种方式的。比如19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瓜分豆剖,被列强蹂躏。国难当头之际,有人主张武力救国,有人主张科学救国,有人主张坚决排除一切西洋的东西,美货、日货,以及西方的体制与思想,认为“奇技淫巧,坏我民心”,有人主张“师夷长技以治夷”,至少要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因为主张不同,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发动起义,走武装救国的道路了,詹天佑、竺可桢、钱学森等致力探索,走了科学报国的路。前贤们走的路不尽相同,但却走的都是爱国的路,救国的、强国的、振兴的路。
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中国,历代以来,国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致力歌颂的,歌颂山川,歌颂物产,歌颂历史,歌颂现实,字里行间,充满了挚爱,充满了自信,充满了自豪。中国文化积淀中汗牛充栋的历史典籍,从总体上讲是自我肯定、自我歌颂的文字。无疑的,这是爱国主义的体现与写照。歌颂之余之外,也有自我反思反省,自我审视,自我批评批判的。在查找传统文化的不足,查找民族不完善不完美的地方,查找来自民族精神内部有碍社会发展的阻力,以促成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体制的变革,社会的进步。在此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的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等的人物,走在了最前列。
歌颂祖国、民族,是一条爱国的途径,歌颂祖国、民族的人,是爱国的;审视、批评乃至批判祖国、民族,同样是一条爱国的途径,审视、批评、批判的人,也是爱国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说几句笼统的不着边际的赞美的话容易,路子很熟,材料也现成,而要审视要找毛病要进行某些否定,却比较难。因为这需要顶住压力,需要进行纵向横向的对比,需要占有更多的材料,需要有独到的见解。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唱赞歌安全、实惠,提意见却要冒风险大风险。
从属性上看,杂文作者不是唱赞歌的人,他们是栽刺挑刺的,是对文化对社会指三道四,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是批评批判社会不良风气的,诚如哲人所言,到了天堂,他们也能挑出一堆毛病。但他们对民族、对祖国却是爱之极深的。因为爱之深,所以挑起毛病、分析起病象来,言辞就极为峻切,有时候,话说得不那么圆润、策略,说得刺耳,于是便会引起种种误解。有一些不明真相,未做深入思考的人,会误会他们。有一些别有用心,总在寻机整别人,企图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人,则祭起“左旗”,搞无限上纲的那一套,为杂文作者罗织种种罪名。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怕唱赞歌的人不多,也不怕挑刺提意见的人多,最怕的,是那些别有用心,将缺点说成优点,将裸体说成皇帝新衣的人和行为。这种人多了,真正是民族的灾难,历史的灾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政治民主日益发展,中国的社会为国民提供了良好宽松的政治环境。正因如此,中国的杂文事业才有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古语说,“天下有道,庶人不议”,这话不错。而最有道的表现,是“庶人议”。因为天下有道,因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充满了自信,十分的大度,百姓们才敢议才愿议,百姓的政治智慧发挥出来了,国家民族的政治前途才更有保障。杂文作者议政,有时话说得不那么好听,甚至危言耸听,有时自我调侃自我批判得有些过火,有些“残酷”,但出发点是好的,所产生的震动效应也是正向的。
我敢说,那些动不动就想给杂文作者戴帽子打棍子的人,那些想封国民讲话之口的人,不是真正的爱国者,他们只爱自己,爱他们的既得利益,爱想得到的更大的利益。
爱国是件好事,只是希望人们能真爱国,并容忍别人爱国的方式。
2007.8.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