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感恩是民族的痼疾

不感恩是民族的痼疾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的五名贫困大学生,因为不感恩,被取消了受助资格。在不感恩、不会感恩、不想感恩、不屑感恩的人心目中,别人,包括个体的人、慈善组织等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不感恩说明人格不健全、心理有障碍。不感恩其实还有仇富心理,仇富的人大概也是难以致富的。对于不感恩者,谴责、批评、教育都是必要的。

湖北的五名贫困大学生,因为不感恩,被取消了受助资格。2006年8月,襄樊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十九位女企业家与二十二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承诺四年内为每人每年资助一千元至三千元不等。总工会给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过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但有三分之二受助者一年多时间,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他们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

不感恩,是一种心智的麻木、感情的麻木、价值体系的麻木。在不感恩、不会感恩、不想感恩、不屑感恩的人心目中,别人,包括个体的人、慈善组织等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他们混淆了义务帮扶、慈善行为与政府行为的界限。

是的,政府对于民众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包括提供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安全、赈灾等方面的服务,都责无旁贷。因此,当政府官员出现在震灾、洪灾、火灾现场时,当民众接到一顶帐篷、半盆大米、几瓶纯净水时,用不着热泪盈眶,泣不成声,用不着千恩万谢,感恩戴德。那只是“公仆”们在尽他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呢。感恩不要用错了地方,否则政府以及官员有可能不作为或更不作为,使公众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

对于别人的理解、同情、帮助,对于亲情、友情、爱情,应当倍加珍惜,应当感恩。因为与政府及官员不同,其他的人对你并不负有关心、关照、关爱、帮助、扶持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的行为,是一种自发自觉自愿的献爱心行为,是一种额外的付出。这种思想、意识和行为通常比较稀缺,是难能可贵的,应当予以珍视、保护与鼓励。这种鼓励,除了社会的承认与褒奖,最主要的应当是受惠者的承认、肯定与感恩。如果受惠者心安理得地享用别人的同情与帮助,甚至以为这是别人应当干的,对施惠者连一声感谢的话也不愿说,甚至以为施惠者从他身上捞到了便宜,那么这样的受惠者心理上是有毛病的,甚至可以说道德上是有缺陷的,属于“不懂事”之列。

不感恩的人,人格不健全。他们的内心,被强烈的自卑与自尊双重意识包裹了。自卑,卑到了骨子里;自尊,也尊到了骨子里,拔都拔不出来。他们自卑,是因为他们穷,不得不接受别人的捐助,甚至不断求人;他们自尊,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不比别人差,甚至比别人强,越是境况不行时,越把头抬到了天上,自恋到了变态的程度。

不感恩实际上是一种愚昧。就如湖北某些受助学生及其家长,以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好,理应受助。什么理呢,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这里有理也没理,不太能说得清。等到人家施助者不再资助了,他们的“理”也就没有了。

往深一点说,不感恩其实也是某些穷人之所以穷的重要原因之一。不感恩说明人格不健全、心理有障碍。这样的人,人际关系自然不会好,社会角色自然扮演不好,容易致贫,难以致富。不感恩其实还有仇富心理,仇富的人大概也是难以致富的。

不感恩,是我们民族的痼疾之一。

对于不感恩者,谴责、批评、教育都是必要的。最有效的手段,便是湖北那十九位女企业家的做法,对不知恩者停止援助,让他们在失去宝贵的情意与同样宝贵的金钱后,做深刻的反省。

我们这个民族在许多方面都应当深刻反省。

2007.8.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